引论也叫绪论,或称引言、前言、概述、导论等,是论文的开场白。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可见其重要。虽然学术论文不强调开头像凤头那样俊美、精采、引人入胜,但引论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不可等闲视之。
引论作为论文的前置部分,是提出论点或论题的过程。通俗地讲,引论就是为论文的写作“立题”,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论文只有命题成立,才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因此,在这一部分,作者要将论文所要论述的观点、主张、见解、道理介绍给读者,回答论文“是什么”的问题。
一些人对引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论写成与本论缺少联系的孤立内容,影响了论文的完整性。因此,我们从引论的功能出发,讨论引论的内容与写作方法。
1、引论的内容
引论的中心任务是提出论题,并说明论文写作的意图。因此,引论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的研究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有人将引论概括为四个内容研究领域、前人工作、问题所在、本文贡献,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应在这一部分向读者说明本论文所进行研究的来龙去脉,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作用,并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
在写作前,作者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这篇论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这些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引论后,能否清楚地知道你选择这个研究主题的缘由,以及该研究的最新发展状况?
这些问题都十分清楚和明确后,就可以着手规划引论要写的内容了。一般而言,引论的内容应当包括四个方面:
1)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论文相关领域内所做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空白点,即进行简要的历史回顾和当前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引论应言简意赅,要求简捷、明快、 概括。贵在开宗明义,要言不繁,直接触及实际问题。能以凝练的语言,迅速转入正文。切忌繁言絮语,过度铺陈。
文字不可冗长,也不可过短。太长有可能让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把有关问题交代清楚。引论的篇幅一般控制在论文总篇幅的10%左右。就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00 ~ 500字的引论就可以了。具体长短,需视论文的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论文,其引论比较长;而应用研究、临床研究则相对较短。毕业论文一般较长,一般论文则较短。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引言一般都较长,可达1 000字,有的更多;国内则很少有这么长的引论,这可能与国内期刊严格限制论文字数有关。
2、引论的写法
如何合理地安排引论的这些内容,将它们条理清楚地描述给读者,也非易事。有人说,引言是全文中最难写的一部分,也不无道理。通过短短的几百字,不仅要把相关内容安排妥帖,还要实现引论的主要任务,与本论、结论浑然一体;不仅要体现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还要勾勒论文的大体轮廓,吸引读者兴趣。作者对有关学科领域的熟悉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都将在这里得到反映。
我们可以把引|论的内容分成三个层次来安排:
第一层由研究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内容组成,其中还包括论文所研究的领域的文献综述与分析。介绍研究背景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论文主题与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的联系,同时给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要围绕主题绍本研究的意义、发展状况、当前的研究水平、热点以及学术分歧等,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研究的起点,判断论文的价值、水平。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引|论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和文献小综述。要注意紧扣主题,抓住要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字精练。
第二层提出目前要解决和尚未解决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基础上,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技术空白,从而引|出本文研究主题的动机与意义。也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以及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对提出的问题或要解决的问题要表达清楚,内涵、外延都要明确。如果研究的内容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论文的创新性则显而易见,要清楚地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则一定要说明本文研究与过去的不同之处或本质区别,而不是单纯地重复前人的工作。
为了使引论部分结构紧凑,第二层内容也可以和第一层内容结合起来写。
第三层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范围,比较本研究的特异之处,也可以点明本文立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述其研究内容、意义和前景,但不展开讨论。尤其是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不同应是叙述的重点,研究结果则完全可以不写。
最后是引论的结尾,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组成部分,让读者了解论文的脉络及作者的研究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引论中的上述内容伸缩性很大。各个层次所占的篇幅可以有很大差别,第一个层次往往占去大部分篇幅,对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研究目的则可能比较简短。
整个内容呈现倒梯形布局。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预估某圆断面扭杆在给定扭角下储存给定年限后的剩余转矩值。由于给定时间很长,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 -问题。但目前没有相关文献。为此,本文引入损伤力学研究这一问题。
首先,以损伤力学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以扭角与材料常数为参量的转矩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转矩与时间的理论曲线以及转矩]槛值与扭转切应力门槛值的关系式。此函数关系表明,对一定的材料,所给定的扭角愈大,则转矩随时间的衰减速度也愈快。
然后,为了缩短实验与研究的周期,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速实验方案。为此,在大扭角(远大于储存扭角)情况下进行扭转实验,得到转矩的门门槛值,并根据损伤力学理论确定扭转切应变门槛值。
最后,利用大扭角情况下得到的切应变门槛值,根据损伤力学理论公式间接推断小扭矩情况下转矩门门槛值。
应当指出,在小扭角情况下,初始最大切应力已接近材料屈服切应力。因此,在大扭角情况下,杆件必然处于弹塑性状态。从而我们需要进行弹塑性实验以及弹塑性常规固体力学与弹塑性损伤力学理论研究。
上例中,第1段主要指出研究的目的; 2~ 4段主要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阐述研究过程或内容;第5段给出研究结果或结论。这篇引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阐述研究背景,没有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没有文献综述与分析,没有反映研究现状;写了研究过程(可能与摘要中的内容重复) ;没有明确指出作者研究的创新点或独到之处。
引论写作时,应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开门见山,不绕圈子。要抓住中心要领,开宗明义,单刀直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应避免大篇幅讲述历史渊源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不必交代开题过程、成果鉴定程序以及鉴定的全部结论,也不要个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研究结果。
第二,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明确论文的读者对象,避免过多地叙述读者熟知的或教科书里的内容,简明扼要。如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篇幅短而精,尤其不能过长,避免头重脚轻。
第三,尊重科学,注意分寸,观点精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本研究的意义,避免贬低前人成果以抬高自己,避免“很高价值”、“填补空白”、“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国内外领先”等大话以及“才疏学浅”、“水平有限”等套话。对前人研究的回溯,要切中要旨、把握核心。
第四,引论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而是与结论相呼应,提出问题、假说,为正文展开论述奠定基础。也不要与结论的内容重复。引论写作中一般不要出现图表、公式。
3、引论写作中的问题
一些作者把引论看成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只不过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写作时,不能从体现引论在全文中的功能出发,将引|论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分离开来。
从实践看,引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
第一,研究背景介绍繁简失度。
目前,在许多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对研究背景的介绍不是过于宽泛,就是过于狭窄,这在初级写作者的论文中尤其经常遇到。有的动辄长篇大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泛泛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但是,所写的内容过于空泛,与作者的创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或关系不大,只是强行给本研究戴一顶“大帽子”.有的则对前人的研究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或者只阐述国内已进行的相关研究及结果,却没有考虑到学术研究要与国际接轨,给人留下“视野狭窄,思维闭塞”的印象。这都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的具体价值,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介绍研究现状时,罗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做法和结论。有的甚至将一些与本文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也列在其中,片面强调资料占有的丰富性,却没有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没有概括提炼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使本文的研究没有切入点。这主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了解不深所致。
这在毕业论文中比较普遍,有的甚至因此把引论称为文献综述。
引论的目的是阐述论文立题的意义,而非研究资料的综述,不仅要反映研究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
作者应当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引出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
在阐述背景知识时,应该做到繁简适度。把握这个“度”的关键在于作者能否准确地了解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趋势、前沿以及历史脉络。
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收集的资料的占有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作者对这些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第二,提出问题的缺失
“提出存在的问题”缺失,也是目前国内期刊论文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有些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习惯于介绍前人的研究,对这些研究笼统地罗列,却没有进一步表明尚需进行的研究、处理得不够完善的内容以及这些研究所衍生的有待探讨的新问题,也没有交代为何要开展本文的研究工作。
有的作者图省事,把课题申请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过来,忽视了课题申请书和论文引论的区别。提出的问题不明确,不能把自己的创新点与别人的贡献区分开来,使引论提出的问题含混、矛盾。
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对资料研究不透、不深所致,也反映出作者没有用批判思维去认真研读前人的资料,或收集的资料不完备、有缺陷。没有对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就无法引出本篇论文的论题。即使把论题列了出来,也缺少与前人研究的联系,在逻辑上没有连贯性,是孤立的,而无法判断其意义。
第三,研究目的阐述不妥
很多作者在阐述研究目的时,常以“该领域(方向)少有研究”为开展研究的理由。其实,“没有研究过的领域”不一定就有意义且值得研究。论文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来自选题自身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应从这里切入。
一些研究本身很有意义, 但作者并没有挖掘和明确这种意义,故在写作的时候,将所要研究的内容当作目的来写,这有欠妥当。例如,论文《典型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中的引论部分,在叙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时,把“为了了解典型草原多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当成研究目的,显然不成立。因为真正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更重要的是草原治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对该领域了解不够充分或者写作经验不足所致。
阐述研究目的时,不仅要明确开展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以有创新性为前提、以有新贡献为终极目标,同时叙述尽量具体化。
一些论文中千篇一律地出现“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等空话套话,缺乏具体信息。发掘研究的具体价值,不仅是为了论文写作,更可培养科学研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良好素养。
第四,把引论写成摘要
引论是为了提出问题,引发论证,而摘要是为了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两者无论是内容而是写作目的,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摘要中必须把主要的研究结果列出,而引论则可以省略。摘要中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项内容所占篇幅大体一样,而在引论中,对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状况的绍往往占去了大部分篇幅,研究目的则很简短。有的作者不了解这种差别,将引论写成了整篇论文的内容摘要,削弱了引论的作用,严重者还会破坏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逻辑体系,造成论文结构的缺失。
进出口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进出口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间的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