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的文摘都简单地统称为“摘要”或“内容摘要”,其实在编写方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论文中的文摘属于作者编写的报道性文摘,毕业论文使用的文摘是报道指示性文摘。可见,报道性文摘是所有论文摘要的基础类型。以下所说摘要,即是报道性摘要。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T6447-1986) 对文摘是这样定义的:“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摘具有独立性、自明性,能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但同时,摘要的内容高度概括,表达简洁明了,篇幅适中。在论文写作时,应充分体现文摘的这些特点。
1、语言的结构关系分析
在编写摘要前,首先需要分析论文的语言结构。所谓语言结构,可以理解为论文中可以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论文的语言结构可以用关联链T-R来说明。大到逻辑段、段落,小到自然段、句子,论文中的所有语言单位都可以简化为关联链,并分析这些语言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随着语言表达的复杂化,这个关联链可以一直延长下去。论文的语言表达是否连贯,主要也在于这个关联链是否延续。
关联链T-R中,T为“主题”,R为“谓”(是什么)。例如,“战略经济对话推动中美良性互动”,这个句子中,“战略经济对话”是“主题”(T) ,“中美良性互动”是“谓”(R),回答主题“是什么”或“干什么”.
就论文的语言结构而言,关联链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语言结构是简单的线性结构,或称序列结构。这时,正文中前句的R是后句中R的T.例如,使用的测量方法(T1) 是水准测量(R1),水准测量(T2= R1) 使用水准仪(R2),水准仪(T3=R2) 为J6型(R3) .表示如下:
【图1】
这种结构层层递进,使用时可以表现出高度的紧凑感,是论文尤其使科技论文中最常见的语言结构关系。但是,使用这种结构的语言单位,由于互为主题和因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省略其中任一环节,都将有损语言表达上的连贯性。
第二类语言结构是连续相关结构。这种结构下,始终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所有T-R关联链都从这个主题出发,同一主题多次呈现。例如,水准测量的对象(T1) 是水准网或导线(R1)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T2) 是水准仪(R2) ,水准测量的精度(T3) 与仪器有关(R3)。表示如下:
【图2】
这种语言结构中,每个关联链都是从第一个主题派生出来的,可以视需要将第二及第二以后的关联链省略,并不影响整个语言的连贯性。
第三类语言结构是平行结构。此时,后面的主题是。上面一级主题的派生物。例如,水准测量(T) 有三个步骤:第一,架设仪器(T1);第二,测量(T2);第三,计算(T3)。表示如下:
【图3】
对这种结构,除非只把构成T的各子系统T1、T2、 T3列出来而不涉及它们的功能差别R1、R2、 R… 否则任何环节都不能省略。
第四类语言结构是第一、第二类的混合结构。例如,光电倍增器(T1) 含有加速电极(R1)、换向器(R2)打拿系统(R3) 和平面光电阴极(R4) .平面光电阴极(T2) 敷涂在托座(R5)上,后者则固定在一个绝缘芯杆(R6)上。表示如下:
【图4】
对原始论文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给摘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和铺陈顺序。
2、摘要的编写方式
论文写作中,编写摘要常用两种方法:一是浓缩法,即对原始论文所包含的信息按重要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浓缩;二是移植法,即把论文中有益信息密度最高的部分以适当的压缩形式移植入摘要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对原始论文进行组面分析,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1.组面分析法
将论文按内容分为若干语言单元,即组面,然后按每个语言单元逐个进行语义分析,从而系统、逻辑地把握论文的主要内容,压缩次要内容,摒弃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组面分析法。
任何论文所含的有益信息都可以分解为若千元素,就论文而言,构成组面的元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①研究课题、对象或标题;②从事这项研究的科技领域;③研究目的;④研究的着眼点或着重研究的侧面;⑤研究项目的用途;⑥研究类别;⑦研究方法;⑧采用的设备;⑨进行研究的条件;⑩研究的具体结果;?研究成果所能提供的技术效果;?所研究项目的经济价值。
这些元素按其在论文中的意义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元素包括新思想、新假设、新发现、新设备、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性能等,属于必须传递的信息,是摘要的必备内容;第二类是那些虽然不是新的,但却能补充说明设备、方法等的实际参数;第三类是那些在摘要中可以减缩以至删除而无损于其内容的实际材料。因此,在编写摘要时,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对第一类元素作最全面、 最详细的陈述;对第二类要作较大程度的压缩,但重要的实用材料(数据、公式)则尽可能保留;对于第三类元素,则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地位决定是否显示。
2.编写步骤
对论文的作者,编写摘要不应是难事,因为在写文章之前,论文的内容与主要论点已经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但是,摘要不同于论文,还要对原始论文进行综合加工,选择和确定其中重要的信息元素。因此,摘要的编写步骤可以有综合文献内容、选择和确定摘要的信息元素、概念综合等阶段。
综合文献内容,就是根据组面分析法,将文献内容分解为语言单元,将论文的各主要部分和最主要的思想及事实资料反映出来。内容分析的实质是在理解论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核心内容按主次排队,理出头绪,确定出编写摘要的素材。在分析论文时,一定要准确理解论文的真实意思,切合主题,不能曲解原意。
编写摘要的素材提取出来后,要进行分析、选择,最终确定摘要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个阶段就是选择和确定摘要的信息元素。根据上文所述的三类元素,重点选择第一类, 即本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的新观点、新方法、新发现、新结论等,作为摘要中需要表达的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构成论文的最重要内容,也必然是摘要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编写摘要的意义就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摘要的最主要内容,如研究对象、目的与范围、方法、结论等,在论文中有时并没有现成的语句,明白无误地放在那里让我们来直接复制。但是,这些内容一定是融合在论文的内容中的,通过对论文的分析一定可以找到。
选定摘要的信息元素后,并不能直接将这些内容放进摘要,因为摘要的篇幅有限制,容纳不了这样多的信息,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综合。这个过程是主题标引的逆过程。关于主题标引,后文将详细讨论。
首先将第二步确定的信息元素进行综合分析,将有关内容抽象为一些概念。并根据语言结构中的关联链,决定概念取舍。剩下的一组概念高度概括了论文的基本语义、重要内容以及读者关注的信息。
这组概念是用思维的潜在语言表述的,一般并不写出,是概念综合的构思过程。之后,把这组最后选定的概念,用自然语言以语义连贯的短文表述出来,从而成为一篇摘要。
3.注意事项
编写摘要时,原则上采用论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同一概念有两种术语时,应避免选用易引|起歧义的术语。如果所使用的术语前所未有,则应解释并赋以新的内容。文摘中尽量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词、缩写词或符号,尽可能使用ISO的单位、符号和名词术语。
在语法上,应尽可能使用主动语态的动词,它们有助于清楚、简洁、有说服力地传递摘要的内容。这与指示性摘要中可以使用被动语态不同。试比较下面对同一摘要的两种写法,体会其差别,使用主动语态明显顺畅得多:
(1)不同层次的政府被农民信任可分为两个因子: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被农民信任的“高层政府信任因子”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以及乡党委乡政府被农民信任的“基层政府信任因子”。农民对高层政府的信任度较高,但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却偏低。上访对政治信任的流失具有很大影响:哪个层次的政府被上访,哪级政府的被信任程度就减少一个档次。
(2)农民对不同层次政府的信任可分为两个因子: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信任的“高层政府信任因子”和对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以及乡党委乡政府信任的“基层政府信任因子”.农民对高层政府的信任度较高,但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却偏低。上访对政治信任的流失具有很大影响:.上访者到达政府层次每提高一级, 其对政府的信任就减少一个档次。
摘要的最大特点是篇幅短小,以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述原文中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即要对论文作最大可能的信息压缩。所以,各国对摘要的长度都有所规定。例如,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把摘要的篇幅限定为论文的5%.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报道指示性摘要,一般以300 ~ 500字为宜,学术论文所使用的报道性摘要,字数在250字左右,一般不要超过300字。具体详简程度,须视原始论文的类型、学科领域、内容、篇幅和实际情况而异。
为了使摘要更加简明,可以使用如下语言手段,如删除冗余的字、词、句,不重复标题中的内容,采用简单句,使用单义词,慎用否定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避免引文,不分段,合理使用缩写词和符号,等等。
3、摘要的质量检查
一篇摘要编好以后, 需要检查所取内容是否切题,反映内容是否准确、全面,有无曲解或断章取义之处,概念表述是否清楚,文字是否流畅,有无冗余词句等。这个过程称为摘要的甄别。
总体上,对摘要的评价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容上完整、准确,属于语义质量;二是形式上简洁顺畅,属于表达质量。
1.摘要的语义质量
摘要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于论文的文字,而是不依赖于论文、可以独立运用和交流传播的特殊文体。作为一种文字报道形式,向一切文字产品提出的一般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摘要,如语法技巧等,这可参考前面的叙述。这里,只就摘要的语义质量进行分析。
从上面的编写过程可以发现,摘要在语义上受制于一次文献,即原始论文本身。正是由于一次文献对摘要的制约性,我们可以把文摘看作是原始论文的信息简化模型,从而要求文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完全相符性。作为语义信息简化模型,摘要应尽可能保留原始论文所具有的语义要素,尤其是这篇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的创新内容。事实上,要完全保留原始论文的所有重要信息是不现实的,也完全没有必要。得以保留的程度,称为语义相符性。
第二,与模拟对象的不变性。原始论文在摘要编写的过程中,就是摘要这个信息简化模型的模拟对象。在进行逻辑语言处理时,使论文所含的知识不改变,尊重原始论文所陈述的事实,称为与模拟对象的不变性。因为只有事实才具有信息上的单义性,且不容任意解释。
换言之,摘要与原始论文的区别只在于信息密度和篇幅上的差别,内容上则无原则不同。这种在语义上变或不变的程度,称为语义相当性。
摘要同原始论文的语义相当性,表现为摘要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即摘要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原文。取代原文的程度越高,其语义相当性也越高。
要判明摘要与原始论文的语义相当性,唯一的方法是将摘要同原始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对照,考察其信息损失程度。
这里,引入语义场的概念予以说明。语义场就是语义的聚类,其中心代表了核心内容。如图3-1, 摘要的语义场(A) 应包含在原始论文语义场D中,且A距D的中心越近,其信息密度越高。好的摘要,其语义场应大体在文献语义场的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摘要的本质不是包容了多少原始论文的重要信息,而是是否囊括了论文的核心内容。
【图5】
2.摘要的表达质量
摘要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例如,核实有无遗漏重要的内容组面,有无重要事实没有反映。在使原意失真的各种差错中,逻辑错误后果最严重,较个别术语错误、事实遗漏有更大的危险性,要在摘要中避免。表述上的错误,如用词不当、表述欠妥等,造成概念上的差错和涵义上的含混或模棱两可,也应在检查时发现并改正。
任何文体都有一定的信息结构有益信息与干扰信息。对于噪音、失真等干扰信息,在摘要中应摒弃;而对冗余信息,则要区别对待。
例如,论文写作中,人们已经知道的信息、无谓的重复以及不必要的繁锁细节,都属于冗余信息。它有相关、无关之分。相关冗余信息是指作者在原始论文中有意补充的信息,目的是为了使读者易于领会和吸收全部的内容,如逻辑上的铺垫、内容上的切入等。它是发展新概念、论证新发现、新思想或新技术的手段,有助于理解论文所揭示的创新内容。对于这些冗余信息,在允许的情况下,摘要中可以得到适当的反映。无关的冗余信息纯属干扰,应压缩以至删除。
各种文字的差错及表达上的含混不清造成的失真,计算上的错误,概括上的偏差,过早的和未经证实的结论或建议,以及对调查和实验不确切的解释等,都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也应该删除。
4、怎样写好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
毕业论文的结构要素中,内容摘要是必备的项目。对毕业论文编写摘要,有三个作用:一是锻炼学生写作论文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二是为以后的答辩会上,向答辨小组介绍论文内容打下基础;三是有利于导师和评审人员审阅全文并评定成绩。尤其是毕业论文通常都在一万字以上,评审教师面对的又不是只有这一篇论文,在时间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借助摘要了解论文的创新点和论文价值,在实际中经常出现。因此,写好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有现实的意义。
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也即对核心的创新内容采用报道文摘的编写方式,对非核心的重要内容采用指示性文摘编写方法。
从总体要求看,毕业论文的内容摘要一般应包括这样几个要点:
一是选题的来由、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过程;二是论文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内容,如总论点及基本论证思路;三是论文的结论、有关建议及成果。
因此,内容摘要应使用概括说明的文字,简明扼要地介绍出自己论文的总体情况。要注意的是,不宜罗嗦和过于张扬。摘要的字数可以按论文的5%控制,但总字数一般不要超过500字。
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事实:论文用中文写作,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如果感觉信息不详,还可从正文中获悉。而英文读者就不同了,英文摘要是其唯一的信息源。...
一篇论文要能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原文,吸引检索系统文摘员将其转化为二次文献,撰写出具有自含性和独立性的摘要是关键。因此,要了解摘要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论文摘要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