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问责制的论文范文第四篇:健全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及完善途径
摘要:各国的法律法规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我国也不例外。例如属于中央政策并非法律、既有的行政问责制相关规定存在不足、属于地方性政府规章并非全国性质的法律等等,进行规范化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健全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提出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给有关学者提供良好帮助。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法律缺失;重构;
作者简介:马立俊,生于1983年,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政府法制。;
所谓行政问责,主要指的是特定问责机构,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所承担的职责与义务履行情况实施的一项规范。行政问责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政府与法治政府相关部门更好的了解公务员工作情况。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实施后,相关部门严肃追究一些官员的行政责任,该举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虽然行政问责制度实施,能够取得较好的法治效果,但是,我国缺乏行政问责制度法律。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效力,本文重点探讨行政问责制度法律缺失和重构途径。
一、健全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
第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可以满足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发展需求。在民主社会当中,政府权力主要来自人民群众授权,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权力的核心,政府相关部门是重要的公共管理机构,通俗来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理人,需要对人民群众全权负责。通过健全行政问责制度,赋予其相应的法律效力,可以满足法治国家发展需求。
第二,强化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效力,可以满足行政文化发展要求。现阶段,我国不但存在"官本位"思想,而且很多政府官员过于重视自身权力,没有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通过提高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效力,能够让各级政府官员更加清晰的了解自身职责,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进一步满足我国的行政文化发展要求[1].
第三,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能够充分体现出政府执政为民理念。政府的各项权力均由人民群众所赋予,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谋更多的福利,并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对我国的行政问责制进行全面优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能够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并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使得政府的执政为民理念得到更好体现。
二、我国行政问责制需要完善的方面
(一)属于中央政策并非法律
从全国范围角度来分析,既有的行政问责制度属于中央政策,并非法律。与行政问责相关的制度较多,但是,从全国范围角度分析得知,这些行政问责制度均属于中央政策,不属于法律范围,严重影响行政问责制度的全面落实。
(二)既有的行政问责制相关规定存在不足
在我国刑事问责制度当中,问责事由相关规定不完善,要想对政府各级官员进行问责,前提是确定行政问责事由,结合当前现状得知,既有的各项政策与行政法律,针对行政问责事由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大弹性,无法有效认定,降低了我国行政问责的合理性[2].
另外,我国行政问责制规定不全面,完善的行政问责形式主要包含了道德责任、行政责任、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等等,在当前的实践之中,行政责任追究与承担存在很多不足,政府官员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少,部分地区的党政机关为了更好的淡化事件,过于偏袒政府官员,单纯追究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忽视其法律责任。针对政府官员责任的追究程序存在较多缺陷,例如,在引咎辞职期间,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引咎辞职的实际程序缺乏明确的规定,引咎辞职缺乏良好的制度约束。再加上部分法律法规当中存在较多漏洞,使得很多部门政府官员存有投机取巧心理,影响行政问责制的顺利实施。
(三)属于地方性政府规章并非全国性质的法律
从法律角度来分析,我国既有的行政问责制度属于地方性政府规章,并非全国性法律,使得行政问责制存在较多的法律缺陷。因为行政问责制属于地方性政府规章,缺乏良好的法律建设,法律效力有待提升,适用单位比较小[3].
三、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行政问责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后果
(1)行政问责面前存在不平等现象。针对同一种行为,不同区域处理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相关案例,包括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得知,针对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的行政问责行为主要分成四种类型,具体如下:行政问责履行职责期间所出现的失职现象、违反道德规范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与违反党纪等行为。上述四种行为,均会给政府部门带来不良的影响。因为我国行政问责制缺乏相应规定,使得不同地区针对同一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其问责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最终的处理结果也不尽相同。
(2)行政问责客体不清晰。出现行政问责客体不清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责任主体职责,清晰的权力、职责是保证行政问责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为我国行政问责机制存在一定的法律缺陷,部分官员自身的责任归属很难确定,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较大影响[4].
此外,行政问责主体不清晰,也会影响我国行政问责机制的良好实施,行政问责责任主体不清晰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行政问责法律机制,在立法当中并没有明确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在职责不清晰的条件下,如果出现问题,无法追究。
(二)不断规范问责主体与客体及权力
为了保证政府部门的职能责任得到更好体现,要规范行政问责主体与客体的实际权力,并加强监督力度,保证我国的行政问责机制得到良好实施。"行政问责制"是立法的核心内容,相关部门需要明确谁来进行提问,谁来进行监督。在问责制度立法的过程当中,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自身的问责制度进行优化,还要借助外部力量,加强监督与制约。
结合越权无效原理得知,行政问责主体要具备一定的处分权力,在代议制民主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委托代表或者议员,有效行驶自身的权力。因此,立法要全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问责权力。行政问责立法需要对问责主体权力进行大力完善,不断提高行政问责的合法与有效性[5].
当前阶段,政府部门属于责任部门,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负责,所以,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是行政问责的客体,也被称作责任主体,政府问责需要采用"一追到底"问责制度,立法在规范责任主体的过程当中,遵守谁管理谁负责原则。要想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行政问责立法要明确政府行政机关与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效界定政府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自身的职能权限。
任何一项制度的良好实施,均需要法律作为核心支撑,在构建法治政府的过程当中,针对有限政府所制定的行政问责制,仍然需要法律作为重要保障。通过制定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可以保证此项制度的法律效力得到更好发挥。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对行政问责制进行统一立法,逐渐由原来的权利型问责转化到制度型问责,从而保证我国行政问责制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在立法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对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当中的问责主体、客体与行政责任进行合理界定,明确行政问责的具体承担方式,并制定出相关规定,适当加大对行政问责的追究力度,需要尤为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行政问责立法当中,针对问责主体与客体,包括问责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对于需要承担行政职责的问责主体,要进行合理的规定,不但要了解行政问责内容,而且要提升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合法性。
由于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具有短期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优化行政问责程序,一般来说,我国的行政问责制通常是政府相关部门运作,为了保证责任政府的稳定运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程序性问责,对原有的行政问责制法律规范进行优化,从当前的制度层面来分析,通过对行政问责制进行立法完善,可以显著提高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水平。
(三)规范行政问责事由与情形
结合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责任权限得知,其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进行行政问责立法时,要遵守权责一致立法原理,采取定性与定量方法,提高我国行政问责制的适用性,使其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在立法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要合理选择行政问责情形。因为政府部门的执政行为与决策行为对公众利益影响较大,问责主体具备质询权,在行政问责范围内,如果管理不规范,政绩较差,均需要追究其责任[6].
(四)优化行政问责程序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均需要具备规范化程序,通过对我国行政问责程序进行优化,提高其规范性,可以保证行政问责制度得到更好落实。
由于现阶段人大与公民等核心问责主体缺位较为严重,所以,在优化行政问责程序的过程当中,有关部门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对人大行政问责程序进行优化。通过对行政问责程序进行优化,可显著提升其可操作性。
第二,对公民行政问责程序进行大力完善,主要包含了公民问责程序的启动、问责公民数量与比例等内容,针对行政问责人员的申辩等程序,也需要进行有效完善。
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运行的重要方式,这两种机关均具备自身的属性与运行规律,因为行政权力具有扩展性与特殊性,要想形式行政权力,需要全面接受司法机关的严格审查。
如果缺乏法律的保障,行政机关无法做出任何决定,因此,制定合理的行政问责制,要求司法机关对既有的行政机关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从而保证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得到有效落实[8].相关部门需要尽量将更多的行政行为融入司法审查之中,对相应的行政行为进行严格审查。
结合我国当前的行政立法得知,法院仅能够对实际的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针对抽象的行政行为,不具备相应的审查权利,使得很多行政行为脱离司法机关审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行政问责制法律效力得到更好体现,相关部门需要将抽象行政行为直接融入司法机关审查范围之内,在提升行政问责审查合法性的同时,更好的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
(五)明确责任种类
结合现阶段的公共管理理论得知,权力和责任存在很大的关联,行政问责立法要规定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通常来讲,我国行政问责立法所承担的任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规定内容: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与道德责任[7].上述四种责任可混合适用,也可单独适用,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划分业务类公务员和政务类公务员的职责,并明确不同类型公务员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结合上述四种责任承担方式,相关部门也需要进行细化处理[9].
在当前阶段,我国行政问责制缺乏良好的法律保护,使得制度资源存在较大稀缺,行政问责制的有序运行,是保证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提升行政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对我国的行政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可以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政府官员的自控意识,保证控权思想与权责统一意识得到全面普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有效途径进行多维度分析,例如明确行政问责制不完善所带来的后果、不断规范问责主体与客体及权力、规范行政问责事由与情形、优化行政问责程序、明确责任种类等等,可以保证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得到良好实施,提升行政问责的法律效力,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廖小东民族地区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领导科学论坛,2018(19):28-31.
[2]王亮孙羽基层政府实施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及完善路径[J]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2):40-43.
[3]丁利,雷宇晶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及行政问责制实证研究一基 于128个相关样本数据的分析[J].现代情报,2016 ,36(02):79-85
[4]王卫,我国行政问责制的逻辑意蕴、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0):90-91+103.
[5]王轩。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制度化思考一--
对'"渤海2号"事件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03):63-70.
[6]边琳冯爽我国行政问责制的问题探析及完善路径一-基于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现代商业,2017(08):70-71.
[7]J利,雷宇晶。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及行政问责制实证研究一-基于 128个相关样本数据的分析[J]现代情报,2016,36(02):79-85
[8]王琛。我国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的调研与思考--以腾格里 工业园排污事件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26):157-158.
[9]郑丽佳,李宏波防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的成功经验与启示一-以法治为视角[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04):14-17.
第5章从比较视角看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的启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行政问责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下一种有效的公共治理方式,尽管从本质上来讲两国的问责制度安排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但是两国在政治本土化进程中对问责制发展轨迹、行政问...
3.2新西兰行政问责制概观责任型政府的构建需以有效的行政问责制作保障。为了构建高效、回应性的责任型政府,新西兰已经构建了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多元网络责任关系。新西兰当前的行政问责制基于西敏制传统和委托代理理论。新西兰行政问责制的发展深受公共管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由于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行政制度面临着必须改革的压力,行政体制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职责到基本功能的改革,日益提到了改革的议事日程并进行多次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制政府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3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行政问责制概观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大洋洲地区民主发展程度较高、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议会民主政体。历史上曾同为英联邦实体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沿袭了其宗主国的政治制度,以英王为虚位的国家元首,实行议会内阁制,成为君主立宪...
第4章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行政问责制比较分析作为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政治制度沿袭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深受英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轨迹相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首先由殖民宗主国英国移入君主立...
二、电力监管与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一)电力监管的职权范围。监管可以简单理解为政府遵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监督、管控和必要干预的过程。电力监管是指由政府机关或由其授权的电力监管机构,对国有的和非国有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交...
目前我国由于行政问责主体资格不够明确,行政问责法规不够全面,行政问责意识不够深入等原因,在行政问责制下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发挥仍有欠缺,比如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责任界定不清晰,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等。...
三、电力监管领域引入行政问责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电力监管中对于责任追究的现状分析。目前电力监管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责任主体不明确我国政府若实现对电力行业、电力市场的有效监管,能够为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但纵观整个电力监管的权...
四、中国电力监管行政问责制建设(一)电力监管行政问责制的原则与目标。在追究行使电力监管职权的各部委、行政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责任时,电力监管行政问责制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权责一致原则。权责一致原则是行政问责制的根本,行政权力与行政...
中央2002年开始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和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家为缓解三农困境和改善基层治理而大规模增加的基本建设及社会事业投资已有10万亿之巨,政府善意和善举都得到几乎史无前例的表达;②但是,人民内部矛盾要用人民币解决的政策效果...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