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从高中迈入大学校门,大学一年级学生面对的是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目标。
他们在学习方式、与人交往、生活环境、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要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为他们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能否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这将对其未来大学四年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报道,我国大概有 2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问题已成为大学每年新生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各地教育等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全面和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如建立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列入高校教学体系,经常性的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队伍建设也初具规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纵观我国专家学者二十余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自发到自觉、从介绍引进到开展自己的研究、从社团行为到政府行为、从无序化到逐渐规范化、从冷到热,经历了导入期、探索期、起步期、推广期,己进入全面发展期。但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加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从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例如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问题有些认识不足,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规律还缺少足够的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
因此,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心理问题的增多是必然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也是必须的。本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力争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凋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1.2 研究意义
1、丰富了大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内涵。以前大家对健康的认识为“没有病就是健康”,现在的健康观点则是指人的综合健康,1989年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进行了完善的定义——“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并且包含了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这时心理健康就正式地被列入到了全面健康的体系当中。
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也是类似的,我们应该汲取新定义的全面健康中的精华部分,强调“新健康”的正确性,打破过时的、不正确的旧观点,注重大学生心理变化,助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可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理想状态。
2、使我国当代大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心理健康发展中存在的缺陷本文是根据当代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找出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并确定了对应的标准,为有关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及有价值的文献与标杆。以便于大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现实的与理想较为科学的的心理之间所产生的碰撞,能够准确并及时查找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了能够做到真正的达到不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及时查找弥补自身心理上存在的弱点,并且寻求有效合理措施做到防微杜渐,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的心理健康研究起步早、发展快、社会重视程度高。从 19 世纪中后期,希腊等国家就已经对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一门较为有重要价值的普遍关注的学科,发达国家对于心理健康的普遍重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飞速发展。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准确的说国外心理健康的研究学派是从 1879 年开始的。从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建立以来,先后形成了在这方面许多个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学学派。这其中的很多学派都紧紧围绕着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对于“心理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其中代表人物,心理学家英格利斯提出,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对于在当事者那种情况下,是否能够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同时具有蓬勃的生命活力,并能清楚地挖掘自身深处的潜能,这就成为了是一种积极多彩的情况,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能够免于患上心理疾病。学者麦林格尔提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于环境及相关事物具有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状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有三个条件,即效率、满足的感觉、愉快地接受生活规范,能够满足这三者即为心理健康。1946年,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学者们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把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在心理健康研究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它们主要是有精神分析学派、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学派、和以人类行为认知为主的认知行为模式和行为主义学派,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学术大师埃里克森、罗杰斯、马斯洛、学者艾利斯等。他都曾为研究心理健康做了突出的贡献,为后人对于研究心理留下很宝贵文献参考。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关量化水准是研究学者们都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被概括为如下几条:“①德、智、体和谐发展;②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环境;③有一定的幸福感;④充分发挥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上的潜能。”
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曾提出十条对心理健康定义的标准:①有充足的安全感;②正确的了解自己,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③生活理想相符合;④不脱离现实;⑤保持人格完善;⑥善于在学习中吸取经验;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当地掌控和释放情绪;⑨能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的个性;⑩在不违反社会规则下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始于美国,其研究成果众多并领先与世界。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最早出现于 1900 年。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在于调动各方资源,也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形成健康、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目前,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在不断的研究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工具,在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使用上比较科学和规范,并且量表种类多元、内容多维。
美国还从临床心理和高等教育的视角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比较全面的专业伦理和法规,这些伦理和法规一方面使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者有了具体的职业规范和依据,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明确了如何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的教育界,由于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的开展比较晚,对于这方面的着手重视应该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我国内地涌现出来一批比较有见识的学者 (如叶广俊、、徐建成、陈家麟、骆伯巍,范慧琴等)和研究机构(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始展开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并做了一些有力深入研究与探讨,调查对象比较广泛,其中不仅仅涉及城市中的大学生,他们也深入到农村去,对于农村的中小学生也做了详细的调查,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数据的报告,在当时的教育引起了比较强烈的轰动,同时引起各界同行的关注,引起大众的深深思考。在1986 年,由班华教授提出的比较新鲜的概念“心育"。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我国很大部分高校的有识之士也正式的走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以建立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立为重要起点开始从 1982 年以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先成立的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中心,在之后的 1984 年,北京大学也同时设立了相同的咨询室,随着 1986 年,由华东师范大学接着成立了有关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所。在此之后,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工作,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了趋势流行,由此这些学者陆续的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献,如:张风仙在1985 年就发表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纪略》,《思想教育研究》 这两篇论文,还有较为代表的人物刘欣、徐海波,在从事 15 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公布了关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的研究结果。同时此论文已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于 2003 年发表。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依据,而我们的基础则是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之相应的我们的目的是开发与创建大学生新的健康的心理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加宽拓展研究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文献与调查研究法是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手段,为了系统的了解,梳理此项研究的意义与内涵,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着作,在这些大量的文献着作中我们总结出许多内容作为这一次研究的理论支持。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经典论述、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文献等。
系统分析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开放的系统中加以分析研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大系统中,探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