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8 共169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摘 要
  
  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业成功以及日后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冲击,这些都给人们的心理状况增加了压力。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从中学迈入高校,许多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这些特殊的心里问题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提日益凸现,引起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据报道,我国大概有 2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问题已成为大学每年新生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在认真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高等院校也积极行动,但很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研究。本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力争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凋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第三章提出了针对本文的国际经验;第四章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五章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提出以三级干预组织机构、四条信息反馈渠道、五项可行性干预措施、六个可搭建的辅助平台,构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促进新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最后得出结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利用这一关键时期,健全各级干预组织机构,保持各条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合理采用各项可行性干预措施,整合各种教育策略,发挥各种优势,利用其综合教育效应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服务。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2.1.1 心理健康的含义
  2.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2.1 变化的社会需要适应变化的个体
  2.2.2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2.2.3 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3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1 增设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课程
  3.2 完善了心理辅导员机制
  3.3 辅导模式将以潜能开发和发展性为主
  3.4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3.4.1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认识不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3.4.2 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教学质量不高
  3.4.4 心理检康教育队伍相对薄弱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际经验
  
  4.1 拥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4.2 开设心理咨询机构
  4.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5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
  
  5.1 建立三级干预组织机构
  5.1.1 一级机构——由高校领导组成
  5.1.2 二级机构——执行机构
  5.1.3 三级机构——获得信息的机构
  5.2 构建四条信息反馈渠道
  5.2.1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第一种渠道
  5.2.2 第二种渠道是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联络部长来开展
  5.2.3 第三种渠道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从学生中获取信息
  5.2.4 第四种渠道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5.3 采取五项可行性干预措施
  5.3.1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5.3.2 预防、治疗与应急相结合
  5.3.3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5.3.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5.3.5 服务与管理相结合。
  5.4 搭建六种辅助性平台
  5.4.1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平台
  5.4.2 大学生自立自强榜样平台
  5.4.3 大学生自我管理帮扶平台
  5.4.4 大学生校园文体活动平台
  5.4.5 大学生校园艺术展示平台
  5.4.6 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心理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