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舟山市政府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针对现阶段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过程及出口贸易扶持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本章系统性地提出了促进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政府对策建议,力求促进出口水产品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5.1提升品牌效应与品牌意识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应注重建立和培养企业的品牌意识,政府政府在产品认证的同时要注重突出品牌效应,要切实保护企业创立的优秀品牌,为企业促进品牌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企业的品牌意识。
5.1.1产品认证模式应多元化
产品认证能作为提高产品知名度的一种途径,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创立的优良产品,营造出一定的品牌效应。但产品认证做能作为品牌意识培养的辅助手段,政府应制定完善的产品认证模式,通过制定培育规划、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提高企业创建品牌意识,走品牌兴企的道路。政府工商、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积极发展出口水产品名牌品牌,通过推进水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引导企业制定并实施水产品加工标准,注册商标,争创名牌,集中培育发展一批区域相对稳定、产业特色突出的企业,创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水产品名牌。鼓励出口水产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实施国际通行的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水产品出口,促进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引导更多的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出口水产品国际知名度。
同时,在产品认证过程中,政府应指导企业建立“企业一消费者”的直销渠道。直销渠道,一般是指依照生产商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销售方式。如果生产者利用自己的网站、销售网点、电话购物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易,那么生产者就可以直接同消费者接触,可以及时全面具体地了解消费者地需求及其需求变化,从而及时地调整生产经营决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可以更直接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商品,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熟悉商品地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借助畅通的直销渠道,产品认证带来的增益效果将会倍增,对于扩大贸易量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 1.2突出品牌意识的建立与培养
政府应建立名牌品牌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名牌品牌创建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组织,把创建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经验交流、信息沟通、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并按照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评价和公布。政府应加大奖励力度,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驰名商标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外经贸税务、海关、质检等部门对其进出口业务简化审核程序提供便利,并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企业登记与年审、技术基础工作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提升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
名牌品牌是企业巨大的物质资产,政府政府应持续推进名牌品牌保护工作,加快品牌保护法制化进程,支持企业将创新开发成果转化成名牌品牌,严打假冒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争创品牌的积极性。要严格执行《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严禁一切乱评比、乱认定活动,除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外,政府任何部门不得组织行业性的名牌品牌评价活动。
5. 1.3政府品牌推动企业品牌的建立
创建企业品牌,需要一个能够代表自身所提供的产品鲜明符号,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借助政府品牌推动企业品牌的建立,能够实现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品牌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具有差异化和特殊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笔者认为,在本质上政府品牌和企业品牌都是与其所提供的产品相联系的鲜明符号。
政府质检、工商、环保等部门可以建立形式多样的政府品牌,涉及质量安全、诚信经营、公众满意、绿色环保等。政府应通过现场考核、年度审查、质量认证等方式,将企业品牌融入到政府品牌中,品牌主体可以由产品的生产商延伸至政府,通过政府品牌向企业品牌传递消费和文化价值,企业品牌在政府品牌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品牌效益,也提升了自身的产品价值。
企业品牌和政府品牌一样,需要建立一系列品牌发展策略,应积极借助政府在构建政府品牌过程中运用的各种优势资源来建立企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建立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产品营销则是实现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良好的政府品牌营销对于企业品牌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构建方便、快捷、有效的消费渠道,加强各种广告传播、有形展示以及服务承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品牌形象,并建立起较好的企业品牌满意度和忠诚度。文化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政府要建立良好的诚信文化、创新文化、沟通文化,并将其传递给社会公众,提升政府品牌社会公众心中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品牌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5. 1.4扩大政府和企业双向交流
政府外经贸、商务、对外办事处等相关外贸主管及文化交流部门要坚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组织好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定期开展对欧美日韩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外资引进工作。加大与东南亚、南美国家、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要注重借助民间交流渠道,将政治、艺术、科技交流与食品消费理念交流相结合,提高国外消费者对舟山出口水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政府要建立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商会、协会、大公司以及外国驻华使馆和等的招商联系网络,收集国外消费市场的最新动态,针对性地开展出口水产品推介工作。
要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水产品博览会,通过参加新品推介会、产品销售会等会展活动,支持企业赴境外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企业赴境外参加食品交易会等活动的考察和扶持力度,政府财政部门可以采取补贴参展摊位费、宣传展运费、产品认证费等方式,降低企业营销费用。外经贸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带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的国际食品展,如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展、泰国国际食品博览会等、日本国际食品展等国际知名展览交易会和新品推介活动,扩大产品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扩大国际交流的同时,政府应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商品交易会,如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消费品全球采购大会等活动,推动舟山出口水产品直接与国外采购商对接,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的作用,有效规避水产品技术贸易壁鱼?.
政府应为出口企业扩大与国外企业、进口商的交流创造条件,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水产品出口服务信息作为政府公开政务信息的一部分。尝试建立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服务中心,为国内外企业搭建水产品交易平台,建立适合双方企业的走出去及引进来运营模式。服务中心应作为扩大政府间、企业间交流的中心平台,凭借舟山市独特的地理和产业优势,通过举办多方参与的国际经贸洽谈会,吸引海外高端创业者和大量外资向舟山转移。服务中心不仅可以作为水产品出口贸易交易的平台,还可以做为创新开发技术的交流推广平台,最终成为集实体展示、网络交易、物流配送和仓储为一体的政府主导的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
5.2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力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基本没有能力单方面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核心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保障配套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2.1集散码头的建设与管理
在舟山市建设大型现代化的集散码头,对于保证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发展远洋渔业,促进对外贸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舟山市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海洋水产捕榜、运输、交易、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继续做好渔业产业集聚和转型,培育综合性的海洋渔业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水产品贸易基地,大型集散码头不可或缺。大型集散码头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同时还需要协调土地、环保、电力、水务等资源要素保障部门,因此,集散码头的建设应以政府主导,出口企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其中,并对码头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
集散码头的建设首先要完成选址工作,舟山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辖区内遍布多处深水岸线长的港区,港区航运交通线已覆盖国内外各大主要港口,选择一块集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区域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舟山市政府应组建由政府、评估专家、企业代表等构成的建设小组,完成对集散码头选址的评估工作,集散码头的选址和建设必须符合当前实际,诸如码头容量、设施配备情况、交通运输便利程度等指标,必须适应行业发展的潜在要求,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舟山市政府作为码头建设的投资主体,应鼓励金融机构对码头建设进行投融资支持,可以遵循市场化的规则,建立灵活、多元化的经营机制。如政府筹集主要的建设资金,剩余部分由出口水产品企业进行融资,政府予以担保、给予贴息或实行投资企业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措施,调动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码头运营初期,政府控股与企业联营相结合,后期政府也可将资产转让给企业,完成资本转移嫁接,最终实现市场化运行。
集散码头的运营管理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是一项繁琐巨大的系统化管理工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集散码头市场监管工作,严打恶意高价收购、低价抛售等恶性竞争行为,规范原料供销,倡导公平竞争。海洋渔业部门要协调远洋渔业经营体制的转型工作,提高渔船集中抛售渔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码头效能利用的最大化。口岸监管单位和港务部门要建立快速通行机制,合理规划设置码头的装卸点,实现装卸与监管过程的无缝连接。人民银行要支持码头原料收购资金的贷款优惠,保障基础设施维护保养资金的供给。财政部门要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相应减免运营和交易过程中的各种税收,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方法给予支持。
5.2.2引进现代化仓储设施
集散码头的建设只是舟山出口水产品加工业推进集约化、集成化的第一步,原料供应得到了保障,如何对大量的原料进行冷藏保存是政府和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建造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冷冻仓储设施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舟山部分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租冷库”的现象,由于仓储和加工能力有限,收购的大批原料往往只能存放在出租的冷库中。大型现代化冷库不仅仅是集散码头的配套设施,还解决了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更是构建现代水产品加工生产和冷链物流服务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
笔者认为并不是要求为每一家企业引进大型冷库,而是综合舟山市出口水产品企业的分布情况、港口和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选择几个地点引进大型冷库,整合成以大型冷库为核心的区域性的福射状物流网络。大型冷库的构造、容量和配套设施等指标应与出口水产品的冷藏要求相一致,要通过运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来减少人为操作的介入,如高平台的立体仓库、可进行射频扫描的叉车、自动化货物传送控制装置、温控监控装置等,通过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组织、指挥、监督物资的进出库。
大型冷库可以采取政府独资或者政企联合经营的模式,因为大型冷库不仅仅能解决企业的仓储问题,还能成为政府军事战略物资、救灾物资、储备物资的保存地点,从而提高冷库的综合使用效能。大型冷库的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政府应创新融资模式,采取货主、银行、政府三方组成的联管机制,推行为银行信贷提供第三方动产抵质押管理的专业仓储服务,解除银行对动产抵质押品的限制,解决企业的信贷资金紧缺问题,消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对于兴建大型冷库的项目,政府还可以实行减免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金基本返还等优惠政策,还可以采取适当降低水、电使用费用的方式降低冷库的运营费用。
大型现代化冷库的投产后,相比普通的冷库,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人员、货物、设备设施的管理则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加强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配备专业的冷库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冷库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获得优异的经济效益。政府应作为培训和教育的主体,同时做好有关人员资质的认定和设备鉴定工作,如安监部门要做好制冷设施维护人员的培训,工商部门要完成自动化机械操作人员的资质认定,质量监督部门要实现设备安全认证全覆盖。
5. 2. 3构建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
水产品物流是指通过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水产品、相关服务与信息从供应源道消费源所进行的组织、控制欲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相比一般的大众食品,冷冻水产品不耐长时间储运的特点尤其突出,具备现代化、信息化的水产品物流成为了确保水产品出口贸易正常有序开展的首要条件。通过打造一体化物流服务,既是舟山出口水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舟山市远洋渔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建设快捷安全的现代物流渠道,完善水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政府责无旁贷。
要打造一体化物流服务,首要的是定位物流服务的规模。要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有能增强抗风险能力且便于政府管理,培育大规模的物流服务经营者应成为统一的共识。大型物流服务经营者要涵盖产业链的上下游,如大型贩运商、收购商、批发商和大型超市。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对相关经营者的运营能力、资金与技术条件进行综合考核。同时,针对纳入系统化管理的物流服务经营者,政府应制定一套规范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对数据采集、交换、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并在各个物流节点上指定政府和物流服务经营者对产品性状、温度等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和管理,实施全过程质量安全跟踪。
作为冷链物流的运营主体,政府应引导、培育和壮大一批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竞争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出台优惠补贴政策,帮助物流公司引进现代化基础设备和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在冷链物流技术上有明显优势、发展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政府应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融资困难、缺少专业核算人才、物流管理人员不足等,政府相关机构可以牵头组建物流行业协会,并下拨专项资金成立人才培训中心,规范物流人才培训标准。同时,政府应大力支持物流公司的兼并和重组行为,使物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确保市场上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硬件设备的提升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植入是建设现代化物流服务的基础,而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是打造一体化物流的关键步骤。政府应重视渔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从始端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的所有环节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监控平台,实现水产品市场信息、捕榜信息和销售信息的时时共享,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由政府注资建设和管理,信息的上传、分类和平台的维护都应指定专人完成,企业也可以投资参与平台的建设,并对平台的正常运营和持续改进提供技术支持,并监督信息发布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5. 2. 4设立配套建设资金
在办理出口水产品退税时,可针对性地将出口退税划拨到配套的建设资金中。鼓励企业将获得的退税资金用于更新和维护配套设施,提高退税资金的使用效能。
政府可以通过注资、借贷等方式,在企业动用退税资金进行配套建设时,相应地扩大企业资金额度,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程度地产业升级。企业在建立配套建设资金时,应重点对纳入配套建设的退税资金进行优化管理,缩短退税的办理手续,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企业资金周转周期。
配套建设资金的流向应与建设项目实现双向挂钩,专款专用,专款专设,并对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尤其是涉及出口退税骗税、满报等行为的,要提早介入,严厉打击企业的违法行径。配套资金应根据每年的使用情况,合理制定下一年度的资金额度,满足配套设施更新和维护的需求。
在配套资金发放过程中,如不能保证按时到位,就会导致工程建设进度滞后,不仅会损害建设效果,更会对企业的生产计划造成影响。政府应建立起新的资金管理与方法程序,加快完善项目与资金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透明的资金转移和支出模式,确保在建设过程中投入的资金不被非法挪用,确保配套资金按时、持续、足额到位。
5.3引导帮扶企业具备创新开发能力
政府应构建企业创新开发服务体系,从体制建设、项目对接、技术指导、才培训等方面,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5. 3. 1建立企业创新政府扶持机制
创新开发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途径,创新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技术进步与成果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建立创新扶持机制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相关规定,切实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尤其是主管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政府部门,要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实际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技术保护规定,明确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和部门工作人员的保密职责,规范创新技术的申报和审核,实行技术欺诈和偷窃行为“一票否决制”,对因技术泄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人或单位追求其法律责任。探索设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构,但其职能应与现存的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有所区分,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促进产业发展、学术研究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融合。
资金是维系创新开发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政府应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以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方式,出台财政、税收和金融等各种惠企政策,鼓励企业投身到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财政援助,可以采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政府补助方式,补贴的数量相对有限且不具备普惠性质,因此财政部门在给予财政补贴时应严格把握补贴的数量、形式和发放标准,严格界定合理合法的补贴对象。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自主资金的快速积累,直接降低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税收优惠的措施种类较多,如税收减免和抵免、营业税转增值税、加速折旧等;但从税收反哺的效果看,真正惠及企业的实质性措施并不多,存在税收减免额度低、税收补贴办理手续复杂、补贴资金到账慢等问题,因而,相关税务部门应研究完善原有的优惠政策,合理划定补贴发放的额度,简化手续办理程序,健全适用企业标准,强化对补贴发放的管理与监督。融资是企业快速获得资本支持的最有效途径,但近年来融资渠道不畅的现象却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阻碍;政府应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建立包括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的融资体系;可以通过政策性融资以低息形式贷款给中小企业,发挥政策性融资的导向作用;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有效缓解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的状况,但在前期要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信用情况进行严格的认定,信用担保的资金额度也要与企业的规模、前景相匹配;政府应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企业的创新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基金的创立可以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同注资的方式,可以允许其他社会单位和个人投资购买,合理有效运用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但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要做好基金运营过程中的审查监督工作。
5.3.2完善政企联合研发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项发明能转化为市场应用的商品或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责无旁贷。要创新推动,良好的教育是首要前提,政府负责提供一流的公共教育,并在改善基础设施、为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创造公平竞争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方面发挥作用。政府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要借助重点项目引领创新,旗舰项目不仅能带动各领域的科研进步,还能赢得国际声誉、聚集人才,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科技创新实力强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强强联合。
创新研发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和财力,政府科技创新主管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项目可行性的前期论证工作,对创新项目的社会需求、预期效益和竞争优势等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严格评定。创新资金的设立应遵循企业自愿原则,政府可以有选择地对前景较好的创新项目进行注资,一旦政府投入公共科研资金,资金的运行和管理政府部门应当及时介入。此外,公共科研资金在投入前政府要做好预估工作,如注资的时间跨度、资金投入量。政府和企业双方在确认进行联合研发创新后,应签订具有法律保护效应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鉴于企业是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因而必须将协议的有关条款与企业现实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对企业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外部协调和服务。
创新资金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投入,创新资金的投入应根据来源区别对待并合理利用,政府公共科研资金主要用于基础研究和科技应用研究,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政府财政部门应通过年度预算、定向划拨等方式对创新科研项目进行注资,审计、税收等部门应对公共科研资金的流向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定期审查。来自于私营部门的创新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创新开发的再投入与应用成果的检验和推广,由于创新开发成果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社会的接受度成为了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大难题,企业的资金投入有可能无法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创新转化失败的企业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公共科研资金的补偿。
5.3.3探索建设创新示范区基地
200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做出了构建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出口示范区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责、联合监管”的总体要求,在一定的行政辖区内,针对食品产业分布特点,以“出口食品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为目标,整合行政管理和检测资源,集成生产和加工资源,建立从源头到出口的全程立体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平台。综合考量舟山出口水产品的特点和加工特性及水产品种类、出口量和进口市场要求,舟山市政府应对现有的行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农业、海洋与渔业、外经贸、质检、环保和公安等相关监管部门管理职能和资源优势,由市政府直接指定推进方案,健全责任链、责任链、追溯链和产业链。
市政府应首先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出口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明确相关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指导渔民与出口水产品企业之间建立食品质量责任权利管理,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调动各方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创建工作前期,应做好行政区域的选址和规划,市政府应组建由政府、企业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开展评估工作,确保示范区的建设符合相关利益方的切实需求。在创建过程中,政府部门应依据国际标准和输入国家或地区技术标准、规程指导企业生产,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良好农业规范和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灯体系认证,提高示范区标准化管理水平。示范区的投产和持续发展与出口水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质监部门要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实现“产、供、销、用、检”全过程管理,督促企业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实现对产地环境、捕捞、病虫害控制、收获储运、加工出口等各环节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
示范区的建设应秉持便利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原则,但给予出口企业贸易便利政策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政府监管部门要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强化监管力度和企业自律的同时,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建立企业行为验证和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出口企业诚信状况的信息采集、记录、评价、发布等工作机制,促进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市政府要建立监控评估预警控制体系,创建出口食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食品安全和疫情监控方案,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及国际预警信息。
5.3.4提高政府创新研发支出
创新研发支出应列入政府年度预算中,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政府对专项资金支出进行审定。政府应公开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名称、研究方向等,如其他机构和个人对专项资金投资的项目感兴趣,可以鼓励其他组织和个人对专项资金进行注资,这样既提高创新研发资金的容量,又实现了研究成果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共享。
政府在设立创新研发专项资金时,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现状,适时提高创新研发资金支出,满足当前创新技术迅猛发展的需求。对于重大创新研发项目,政府可以临时提高特殊款项的支出,有力地支持高新技术发展。对于创新研发成果转换成的新资本,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二次投资”,实现创新研发资金支出的另类扩容。针对将专项资金转化成巨大成果的创新研发项目,政府应持续稳定地提高资金支出,确保创新研发保持充分的活力与动力。
在提高创新研发资金支出的同时,应确保支出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创新研发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资金在投入期间必须具有连贯性,一旦出现断层或者停滞,创新研发过程可能将一无所获。同时,要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效能进行评估,对于效能偏低、实际成果不大的项目,要及时调整资金配置,对于效能高、成果显著的项目,要适时加大支出额度。
5.4完善人才引进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应涵盖吃、住、行等多个方面,同时具备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此外,政府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体系,为实现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提供人才和技术资源保障。
5.4.1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产业工人的培育与发展,既是关系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经济问题,也是创新流动人员管理的社会问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素质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和程度。然而,当前家庭养老医疗等地方社会保障与产业工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却十分突出。完善地方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不仅能激发产业工人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从根本上推进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涵盖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划拨支出,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各类援助资金也占有一定份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强化资金的划拨、支出和流向管理。在制定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前,财政部门应提前为保障资金预留充足的份额,要根据整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情况、产业工人的规模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划定合理的保障范围,保障范围应涵盖但不局限于保障对象的界定和区别化对待、保障资金的数量、保障时间跨度的设置等,审计部门应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保障资金的支出和流向审核实施严格监管。相关财政部门应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资金保值增值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要分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避免发生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投资管理部分的现象。
目前,我国受保障主体只有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才能享受完整的事业、医疗和退休这三大保障。而流动人口的社保资金一般无法随着人的走动而流动,地域分割的医保制度导致医保卡也无法在异地使用。社保资金和医保对于本就收入不宽裕的产业工人来说,是维持正常生活养老医疗的重要支撑,而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限制因素对于产业工人的聚集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政府应与产业工人的户籍所在地地方政府研究建立社保资金异地转账的方案,尝试全部社保资金或者部分社保资金能够伴随人员流动流转,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转账程序,要严防转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半路截留、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计对存在的异地就医情况,研究探索医保卡异地使用的可行性,暂时无法使用异地医保卡就以的产业工人,应采取提高报销额度、降低诊疗费和药费等措施。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房地产调控中提出的“居者有其屋”则再一次强调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居民,尤其是流动性巨大的产业工人住房问题,廉租房的建设速度必须加快。房管、住建等部门应在信息管理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大幅度提高廉租房的供应数量,分配方法公开、公正和透明;要明确廉租房的性质和定位,廉租房租金的管理必须经有财政和审计部门审定,要依照相关规定划定适用对象的范围并严格筛选;国土资源、建设规划等政府部门对廉租房的土地、资金、房屋结构、面积和配套生活设施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劳动保障部门在深入监测调研和把握就业状况的基础上,要创新就业管理服务载体。除定期举行人力资源招聘会外,还将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吸引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用工紧张企业就业。此外,政府相关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劳务输出大省的劳务协作。
5.4.2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能
政府应加强对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引流、人才中介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在人才引流方面,要根据引进人才的业务特点和业务水平,合理地引导人才进入对应的管理和技术岗位,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盲目地让企业引进不具备相关业务资质的人员。
同时,加强人才市场和人事争议处理方面的工作,政府应制定人才引进行业相关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和考试办法,确保引进的人才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定期对企业引进人才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对于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人员,企业可以予以解聘。
政府要加强对各级部门引进人才的有效监管,完善相关行政许可程序,强化现场招聘会的管理。加大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积极鼓励相关机构和组织引进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对存在不良引进或者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政府应出台相关惩处办法,保护人才引进过程中人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加强各级人才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政府工作人员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鼓励相关机构和组织创立的人才交流协会,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人才交流协会的支持,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的前提下,建立行业协会诚信管理机制,配套建立行业协会失信惩戒办法,推动人才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在信息发布方面,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要主动调研汇总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信息的分析预测,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发挥人才市场信息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政府应合理规划大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政策适当对大企业予以倾斜,实施精细化配置,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及时掌握引进人才的实际工作状态,了解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能。
5. 4. 3创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随着国际间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全社会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企合作,疏通人才输送渠道,健全校企人次交流机制,对于校企共建研发队伍、共享创新平台、共同承担项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校企双方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形式进行合作,如签订书面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政府人才管理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人才招聘和考核部门,聘请高校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对人才的素质和类别进行筛选,综合考量人才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同时引导高校建立专门机构,如成立职业指导顾问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人才机构人员作为学生职业指导顾问。
政府应建立加强校企互动交流的渠道,推进职业指导环节的前移和延伸。搭建由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共同参与的互动式交流平台,开展由政府、企业技术顾问、高校毕业生共同参加的职业指导报告会或人才推荐会。在校企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政府人才管理和推荐部门还应调查了解出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汇总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推荐和输送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反馈给高校,引导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对于企业亟需的特色专业人才,引导校企双方强化协商,及时进行专业方向改造满足企业需求,专业调整和开设的费用可以由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政府教育主管和人才管理部门应为高校毕业生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通过举办现场交流会、企业“走访日”活动、水产品行业技术和新品发布会等形式,促进企业和高校学生的相互认识与了解,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能力。支持校企建立产学研究创新联盟,积极推进“创新在高校,创业在企业”的模式,把高校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优势。
在推进校企建立产学联盟的同时,政府财政、税收等部门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积极主动与高校开展人才交流互动的企业,政府在企业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金方面的支出予以适度的补贴,降低企业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
5.4.4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在发挥自身人才优势的同时,政府应重视借助外来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在引进人才的地域分布上,重点向各级各类高新区、加工区、开发区等经济园区和科技园区倾斜,特别要重视亟需紧缺人才的配套引进工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引进人才的推动作用。在引进人才的专业结构上,进一步强化出口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开发创新等传统优势产业人才支撑,并完善引进人才的相关配套措施来吸引创新人才。
加强引进人才基础性工作。政府人才管理机构要了解掌握出口水产品企业的实际需求,综合汇总后形成年度人才引进目录,包括引进人才的类型、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同时,建立人才引进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包括创业投资、银行贷款、技术产权交易等在内的投融资机制,为人才创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服务。此外,要集中对外宣传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发布人才引进计划,提供咨询和接洽服务,加强人才中介机构建设。
开展人才引进基地建设。完善各类平台载体配套工作,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设立分支机构的同时,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探索施行国际通行的水产品技术开发机制,增强对海外人才的吸纳和承接能力。积极申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争取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落户舟山。基地的申请和规划建设由政府人才管理机构、劳动保障部门等相关综合统筹,并制定严格的评审和考核办法。
强化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打破人才条块分割、单位所有和所有制界线,变“单位人”为“社会人”,财政部门应设立“人才创业基金”和“人才特殊贡献奖”.制定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按照实施细则对引进的人才进行严格认定,并在人才引进基地内进行试点,研究丰富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理念,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增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多方面开展人才引进活动。开展国内外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评选活动,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扶持。组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和各类园区间区开展招聘活动,尝试建立区域人才环流合作模式,广泛开展国内外人才互访和项目对接活动,委托国内外各类专业机构搜集人才信息、招聘优秀人才。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