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5 共31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国务院于 2004 年发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条例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⑥我国的事业单位设计的领域行业比较广泛,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文化传播、公共教育等领域,设置的机构数量较为庞大,接近 140 万个机构,约有 4000 万从业人员。我国的事业单位有四个特征,分别是服务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知识密集性,然而,服务性是我国事业单位最基本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属性。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在事业单位实行的工资制度已经很难满足现在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已经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势在必行。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约 4000 万从业人员的前途,更关系到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与活动在广泛的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作用,因为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承担着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部分管理职能部分市场功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它所涉及的领域几乎覆盖了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所有行业,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会引发社会众多领域的深刻变化。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前后历经了四次重大的改革。

  2.1 工资制度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过时的工资分配制度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导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的推进着。总体来说,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 年至 1984 年。这一阶段我国采用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此次工资分配改革主要有三个措施。第一,我国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工资普涨工作,打破了当时职工水平低下的局面;第二,在企业当中实行了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第三,在部分企业当中试行浮动工资。

  第二阶段:1985 年至 1991 年。调整工资分配关系。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在部分国营企业当中采用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工资分配实行了重大改革。具体采取了四项措施:第一,对工资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第二,试行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等基本工资制度。第三,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为以职务工资为主。第四,进行工资调节税、奖金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

  ⑦第三阶段:1992 年至 1999 年。明确改革目标,需求新的改革方向。当时,我国明指出劳分配是我国工资分配制度的主体,同时采用多种分配方式进行工资分配。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将“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作为我国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目标;二是在企业内部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同时不断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的办法;三是对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四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第四阶段:2000 年至今。工资分配制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在六个方面体现较为明显。一是试行股权激励办法、企业年金制度和规范职位消费。二是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办法。三是建立岗位工资制度。四是开展了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技术要素入股等试点。五是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六是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
  
  2.2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

  “绩效工资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是一致的,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组成分”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提条件。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加速,充分调动起职工的工作热情,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推向市场。

  2.2.1 提升效率
  
  如何提升效率是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重难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升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第二,优化工作的流程,简化正常工作程序。做到这两点,我们就能够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对外的服务型单位,也就是说,科研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国家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只有简化工作流程,加强职工的服务意识,我们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2.2.2 促进社会公平

  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公平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公平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能够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勇于直面解决的勇气。在科研事业单位当中,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机制就会导致许多职工抱着侥幸心理混日子,这将使得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变得缓慢。因此我国对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十分必要,能够彰显工资分配的公平公正性。

  2.2.3 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绩效工资的改革能够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其改革方向是与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一致的。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能够将单位职工的工资和单位的绩效相挂钩,能够将单位职工和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职工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从我国开始实施科研事业单位改革至今,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变得和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实质上已经有两企业的性质,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我们就应该把这类科研事业单位划分到企业当中去。因此,只有绩效工资在科研事业单位当中广泛实施,才能将科研事业单位推向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2.3 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

  2.3.1 工资缺乏灵活性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在工资增长机制上明确的规定,科研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调整主要是以职工的职务作为参考依据,同时职务工资在工资总额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见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缺乏灵活性,工资这种方式过于单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改变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个人收入。但是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职工来说,他们的收入来源于硬性工资,同时在现有工资增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想要得到更高的工资收入只能够通过在职务上的提高和国家大规模调整工资标准来实现,这样无疑会导致科研事业单位职工的生活质量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同时,现有的工资体系会使得绩效工资形同虚设,不能够将绩效工资的优势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科研事业单位职工对工作的热情。

  2.3.2 绩效考核没有落实

  目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绩效考核,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并没有落到实处。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会在绩效考核中产生一定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会对绩效工资改革起到阻碍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出现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我们有必要进行绩效工资改革。

  2.3.3 奖金分配无差别

  在绩效工资改革之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大多都是根据本单位自身提点制定相应的分配制度,但是由于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在奖金的分配上过分平均,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的奖金分配制度过于单一化、无差别化。同时目前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基本上都是走走形式,根本体现不出绩效考核的目的,这样一来,导致研事业单位奖金分配发挥不来激励职工的作用。

  因此,绩效工资改革必须在科研事业单位中实施,这样有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建议科学的、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才能够科研事业单位在今后的改革发展浪潮中得以生存,才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2.4 “三步走”改革路线

  我国为了稳步进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制定了“三步走”的路线。

  ⑨第一步,2009 年 1 月 1 日起,在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第二步,2009 年 10 月 1 日起,在医疗机构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第三步,2010 年 1 月 1 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也就是从此开始实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