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健康老龄化。
5.1 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估。
5.1.1 中国老年人疾病谱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组织细胞呈退行性改变,机体功能逐渐减退53,抵抗力降低,老年人成为慢性病的高危人群54.经过长期的病理过程,这些慢性病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或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中国人的死亡疾病谱也早已从传染性疾病转移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多同时患 2 种以上疾病55,加之现代社会生活秩序改变对老年人构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1985 年卫生部统计中国城市和农村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了 80‰,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主要死因。1986 年由全国 58 个疾病监测点推算出的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意外事故。1992 年城市居民体重超重者(BMI)已达 14.9%,北京市居民中体重超重者已达到 32.8%56.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有研究显示为 50.5%~78.1%57,58,其中患 2 种及 2 种以上慢性病者达 41.5%-42.95%59,60.这些慢性病,如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限制了老年人参与社会,享受生活的能力。患病数增加和病情进展使得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1,躯体心理双重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5.1.2 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估。
邓应梅等62对北京宣武区、大兴区和怀柔区的 3257 名 55 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三个区分别代表北京的城区、郊区和山区农村。结果社区老年人前 5 位慢性病为: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白内障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城区与农村在慢性病患病率顺位上基本一致。结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呈增长趋势的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骨关节病、白内障、糖尿病;10 年来各慢性病在城乡均有增长趋势,农村增长更显着。当前老年慢性病的防治重点为心、脑血管疾病。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贾静源63对海淀区 9 个街道/乡镇 44O 个 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海淀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于北京市西城区 65 岁以上水平64,海淀区高血压患病率为 71.4%,血脂异常患病率 77.8%、糖尿病患病率 20.96%,甚至也高于北京市 65 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 56.2%、糖尿病患病率 17.7%的水平65.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西城区是老城区,老年人经济稳定生活闲适,而海淀区正处于农村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现代社会的某些因素,如拆迁、社会保障不完善、北部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分布少,均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促进。
5.2 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途径。
5.2.1 政府责任与支持。
健康老龄化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1990 年第 45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 1991 年开始,每年 10 月 1 日为“国际老年人日”.1991 年 12 月第 4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原则概要为确保老年人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1992 年第 47 届联大通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铭记21 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将 1999 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1997 年 9 月第 52 届联合国大会又确定,1999 年国际老人年从 1998 年 10月 1 日开始,主题是建立不同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世界各国依据这些原则要求对健康老龄化做了很多规定,健康老龄化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同样,老龄化在中国,不仅是个民生问题,更事关全局。老龄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和行业组织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及老龄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老龄工作66.
1989 年江泽民同志就明确提出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要予以重视。
1995 年 10 月全国老年医疗保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老龄委、中国老年学学会以及卫生部举办。人口学与老年学家邬沧萍教授做了《健康老龄化的科学涵义和社会意义》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总结了健康老龄化的六个要点,简述如下:一是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预期寿命提高;二是寿命质量的提高;三是“健康转变”和健康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四是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老年人的健康;五是健康老龄化是一项战略目标和对策;六是健康老龄化需要全党全民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2000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发布,提出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
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现实中如何做好老年人权益的宪法保护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否则“宪法规定的权利再美好,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予以保障实施,那么,宪法权利就如同‘镜中之花’”67.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该法规定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显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呼应了老年人宪法权益由谁来保护的问题。但与之相关的老人福利法、老年保障法、老年保健法等政策法规亟需建立,以实现六个“老有”的目标。
5.2.2 社会责任与支持。
“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不应该只把老年人看成病人和领取退休金的人。相反,在这个社会里,老年人既是发展的参与者,也是发展的受益者。”老年人为社会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照顾。68社会要积极推进老有所为,在坚持自愿和量力,社会需求同个人志趣相结合的原则下,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推进老有所为事业的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社会责任概要为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和法律责任等。只有全社会真正承担起其在老龄事业中的责任,健康老龄化才有可能实现。
5.2.3 社会养老机构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仍是传统养老方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青年农民离开了祖辈赖以生息的土地,城市居民城际往来也日渐增多,这些子代都无暇顾及长辈的养老,这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社会养老应运而生,这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承担起养老的社会责任。从服务主体角度,建立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必须走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道路,即老年人个人自主、家庭资助、社会化服务相结合69.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兴办多种形式的福利院、护理院、康复院、老年文化娱乐场所、老人社区服务站、老年大学,使社会养老落到实处。
5.2.4 医疗机构的责任。
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要途径。医疗保健是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口生命和健康的一件大事。医疗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主动、连续的照顾,促使老年人参与到提高其健康寿命的过程中来,形成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老年群体。我国的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奉行的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影响人健康的社会学因素考虑较少,没有整体观,没有做到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注。近十多年来全科医学方兴未艾,医学模式正在转型,医疗机构过去的一些弊病正在悄然纠正。但由于认识因素、人才因素,对老年期关注还远远不够,重治疗轻预防、重疾病照顾轻康复护理。
为此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解决老有所医的问题:一是将老年医疗保健列入社会发展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是纲,纲举目张,要从政府角度谋划全局;二是老年卫生保健网络建设。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很多地区缺医少药,而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必须通过国家制定人才、财政倾斜政策,支援弱势地区的发展,才能逐步解决“有医生看病”的问题。三是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医疗保险、新农合尚未实现全覆盖,部分老人医疗费用得不到保证。费用管理上要推行社区首诊制,首诊在社区,急、重症去专科医院或综合型医院,康复回社区,或家庭病床继续治疗。高龄衰老后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不起、老年痴呆时,提供多种形式的长期护理服务,包括居家生活照顾援助、养老机构的日间照顾服务以及入住福利机构的综合服务体系70.;四是完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当前主要问题是这些设施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不适合老年人使用,有的离社区太远不方便,也有的是疏于管理设施残破;五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健康老龄化71.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卫生重要内容在医疗机构得到了普遍重视,但由于财政补偿与考核不到位、内容不够贴切老年人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在很多地方开展得并不好。北京开展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同时,推行护士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模式能显着改善高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72.
5.2.5 老年人社会适应提高。
实现健康老龄化,每个人都可以为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做许多事情。老年人要更新观念,从消极养老意识转变为积极养老,在实现六个“老有”中大显身手,为实现健康老龄化作贡献73.全社会要营造一个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的环境。
海淀区高校、国家机关集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虽然对慢性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知晓,也做不到主动去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以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是海淀区慢性病患病率增长的重要原因,应主动改变生活方式,大力提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政府层面开展全人群的慢性病综合防治,规范化管理,使海淀区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74.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