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北京市海淀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5 共470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3 章 北京市海淀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3.1 北京市及海淀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3.1.1 人口老龄化。

  在 2014 年 5 月 4 日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透露,当前北京市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2013 年年底 60 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达到了 277 万,占户籍总人口的 21%,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北部多山,与远郊的门头沟区、昌平区相邻;南部平原,与丰台区、西城区接壤。海淀区域面积 430.8 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 2.6%.近年来,北部地区开发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区下辖 22 个街道办事处、7 个乡镇,590 个居委会,84 个村委会。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35,海淀区常住人口为 328.1 万人,0-14 岁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 7.7%,为 25.3 万人;15-64 岁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 83.9%,为 275.3万人;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 8.4%,为 27.5 万人。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略有下降,15-64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7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1 个百分点。

  海淀区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1 年底,海淀区 60 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约有 38.6 万人,占海淀全区户籍人口的 17.1%.在老年人口中,80 岁以上老年人 6.5 万,占老年人总数的 16.9%.纯老年家庭人口 18.9 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49.2%.到“十二五”末,海淀区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预计达 9.1 万人,将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19%,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达 2.8 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6%.据预测,海淀区老年人口将以每年 2 万人的速度增长。在这种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海淀区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36.

  3.1.2 城乡老年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这些年中国城镇化进展迅猛,不断改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但不容讳言的是两者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即使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中。前瞻产业研究院计算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系数从 2009 年的 3.33:1 下降到2010 年的 3.23:1,2011 年为 3.13:1,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减缓,目前已到缩小拐点期。退休后绝大部分老年人收入明显减少,这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老年人生命历程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和老龄社会的活力。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2012 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514.8 亿元,同比增长 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 41842元,同比增长 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 22364 元,同比增长 11.7%37.2013 年初步核算统计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35.2 亿元,同比增长 9.1%,占北京市19.7%;201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5952.7 元,同比增长 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4673 元,同比增长 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0.7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 70.4%38.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制约,海淀区城乡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分割状态,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对农村产业拉动作用不强39.对海淀区、西城区和朝阳区的几个社区的调查40认为,即便在同一城区内,养老服务水平在不同的社区也没有统一,海淀区的北洼路规划社区的养老服务水平要优于地段较偏僻的田村路社区,这些都能说明社区养老的明显不公平性。

  3.1.3 现代社会管理给老年人带来的困惑。

  老年群体是处于特殊地位的社会群体,现代社会管理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惑。生老病死过程在这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冲击老人的心灵,社会地位和收入的显着变化更加重了老人的心理失衡;家庭代际变化“4﹕2︰1”养老格局,很多老年人不可能和子代一起共同居住;现代社会就业压力与职业竞争,使得青年一代对老人照顾显得力不从心;“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与老年人空巢孤独的现实无奈;“看病难看病贵”与老年慢性病、退行性疾病高发的客观现实;老有所为的主观愿望与老年就业难的不争事实的矛盾;城镇化进程加速与老年人故土难离的伤感。这些现实的无奈,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老年人的生活信心,最美不是夕阳红。

  3.2 养老模式与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

  海淀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很快,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养老模式。

  一、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形式,也是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传统家庭观念认为,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一切保障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彰显的也是这种精神。家庭养老使得老年人在熟悉的区域、生活了一辈子的“熟人圈子”中度过晚年,与家人朝夕相处,享受儿孙绕膝之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慰藉41.针对空巢老人照顾问题,有日本学者提出“一碗汤”距离的家庭亲和理论。这个距离指的是子女从自己家做好一碗汤送到老人手里时还是热乎乎的。这个距离既能保证各自独立生活,又能照顾到老人,这种家庭养老是比较理性的,和子女在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明显比与配偶一起居住或独自居住的老年人更为幸福42.这在广大农村地区比比皆是,但在城市社区却难以做到。

  二、社区居家养老。养老不离家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大多数老人更愿意选择在家养老,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活动设施的需求很强烈。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体制来解决养老难题便成为折中之道。居家养老又有以下多种形式。

  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以社会企业的模式,将政府支持、个人付费和公益资助结合起来进行运营,为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既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又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少子化背景下,社区照顾便成为回应高龄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需求的替代策略43.老人可根据需要和卫生部门的身体需求评估,按项目购买自己所需服务,海淀区民政部门还将筹措资金,为失能老人、低保及困难边缘老人、95 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基本保障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免费建立档案,每次服务后随时更新档案。组织健康讲座、入户健康检查,免费为每位老人安排 3-4 次上门服务。

  羊坊店街道有色院社区“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将服务项目编制成菜单式列表,服务人员依据老人的选择,按照约定的时间提供服务。主要提供小餐桌、日间托老所、健康大学、家政服务、各类培训班和艺术队,馨语润心室 6 大类47 项内容。

  海淀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依托社区服务公共平台,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利用北京市 96156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将居家养老工作与家政服务结合起来。

  国际关系学院社区的社区服务自助超市,主要通过“社区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生活方面的服务,包括出门诊和上门理发、学驾车、陪聊、空调维修、送报、送奶等。社区生活便利,老年人普遍认可。

  居家养老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获得生活照顾的需求。贴心细致的服务,多姿多彩的生活,使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