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清洁能源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687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3 政府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

  2.3.1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换句话说,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概括起来,外部性有两个关键,一是外在于经济行为人(个人或厂商),即一项经济行为对外部环境造成了影响;其中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二是外在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对于这些经济行为失去了调节作用。

  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不注意到对周围环境与能源造成的影响,造成的环境与能源成本不计算入产品和交易的成本中去,这是导致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外部性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了市场失灵。政府就要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文明,提倡保护环境,发展清洁能源。

  根据中国目前的状况,经济活动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单靠市场机制是无法纠正和补偿的,政府要承担起保护资源与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责;通过严格执法、征税或补贴等形式,使产生负外部效应的经济主体足额付费,用于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以使广大人民受益。

  2.3.2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环境资源为自然环境,从自然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角度出发,也有把环境定义为一个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的物质与地表空气,水,土壤等,在这一系统中,已形成无数的生物圈或生态循环,内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无法脱离其中的“干系”,和环境资源的状况紧密相联系在一起。

  近几十年来,我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但同时,却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破坏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环境资源作为公共物品遭到严重的破坏,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已经相当突出,环境保护历来被视为是政府的天职,面对出现的全面的环境危机,目前的环境危机可以定性为政府失效或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责无旁贷地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2.3.3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是典型的负外部性,需要政府通过环境规制的手段加以解决,以增进社会环境福利。但现实的情况却与之相反,出现环境规制产生的损害可能远远大于其收益,即政府对市场的行动成为了一种成本高昂的替代。

  沃尔夫说:“企求一个合适的非市场机制去避免非市场缺陷并不比创造一个完整的、合适的市场以克服市场缺陷的前景好多少”.换言之,在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使私人的不良行为变为符合公共利益行为的地方,可能也很难构造‘看得见的手’去实现这一任务 ①。公共选择理论已经预测到,在环境领域公众分散的一般利益通常将被个体选民的免费搭车激励所减弱,并且在政治市场上将被产业的集中利益所挫败。

  我国存在一种“重经济绩效,轻公共服务”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地方政府忽视当地居民公共福利需求。地方政府为吸引各种资源要素,推动本地经济增长,扩大收入来源,竞相给予企业在项目审批、信贷、土地等诸多方面优惠措施,导致地方政府引资政策的扭曲。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容易与企业等组织形成特殊的“利益共同体”②,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往往屈从于资本的意志,出现“资本挟持环境”③的现象,进一步造成政府失灵。这种现象背后有公共选择因素,是污染事故会频发的原因。

  2.3.4 环境联邦主义理论

  环境联邦主义理论可以看作是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一国的环境管理是应该集权还是应该分权, 即是应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环境事务(设立全国统一的环境标准), 地方政府只是起到执行中央命令的作用,还是应由地方政府根据其辖区的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环境事务(各地区设立自己的地方环境标准)。中央政府只负责对全国性的环境事务进行管理。

  对环境与能源进行保护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不同层级的政府,环境与能源保护的责任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适当划分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兴的环境联邦主义理论研究主题,对我国的各级政府应在环境与能源保护中各自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能源的应用日益增多,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回顾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历史,政府在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对“环境”这种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个人从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满足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感受,因此 “环境” 可以看作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正是因为环境质量的这种公共性,对环境进行保护被视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但在现实中面临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许多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层级的政府,例如美国有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而中国有中央、省、市、县、镇五级政府等。环境保护责任应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适当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在环境管理中各自扮演何种角色。这正是目前在欧美经济学界方兴未艾的环境联邦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题。

  2.3.5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市场或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可以分为市场带动型产业集群和园区带动型产业集群。首先,市场带动型产业集群。众多企业为了追求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而聚集在一起,紧密合作,配套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类产业集群政府的作用是间接的,但是根植于本地的文化社会环境。其次,园区带动型产业集群。在市场机制尚未成熟时,政府依靠经济职能的力量,依据区位特点优势,产业关联、文化传统及资源配置及因素,以园区建设为基础,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规定的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这类集群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过渡期,先是空间上许多企业集聚在园区,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集群。我国多数产业集群都属于这种类型。

  国际上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很多,现在产业集群在中国也很普遍。产业集群的建立能够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原本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建立产业集群将原本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结合起来,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政府将经济增长定位“发展清洁能源,拉动经济繁荣”.完全可以从当地现有的资源入手,在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优势产业的集群。例如集聚当地的清洁能源企业,形成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出资源和集群的双重优势来促进园区的经济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