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清洁能源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687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清洁能源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清洁能源的相关概念

  2.1.1 清洁能源的定义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1.2 清洁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非再生能源: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等)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过的化石能源,如洁净煤、洁净油、核能等。广义的清洁能源产业包括清洁能源及其应用产业和传统能源清洁化及节能环保产业。狭义的清洁能源产业仅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产业。
  
  2.2 清洁能源产业特点

  2.2.1 清洁能源及其应用产业

  2.2.1.1 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受到政策限制、技术发展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发展遇到瓶颈,但部分产业及其细分产业仍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第一、太阳能太阳能之前因“双反”等宏观因素导致发展进入低谷,目前随着国家新政扶持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推广普及,光伏行业的全产业链将加快复苏进程,整体行业中长期前景良好。

  第二、风能我国陆上风电产业受“弃风限电”等问题影响,并网电量受限,整体行业处于整合时期;随着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中小型分布式、离网型风电机组、风光互补发电机组的发展前景日趋向好。

  第三、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产业部分领域受原材料以及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第四、地热能地热领域中,利用浅层地热的地源热泵技术是可以同时制冷采暖的高效节能系统,拥有低碳环保、运行稳定等特点,是可以减少传统石化能源使用的能源供应系统。目前地源热泵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第五、核能及海洋能核能以及海洋能因政策、资源以及技术等限制,短期内在绝大部分地区市场难以取得突破。

  2.2.1.2 清洁能源应用清洁能源的应用在建筑、交通、民生等各个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清洁能源应用领域将会是清洁能源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一、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领域是清洁能源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或采用智能化的方式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绿色建筑涉及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其中太阳能光热应用、光伏一体化建筑以及地源热泵的应用是目前绿色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二、绿色照明LED 照明产品凭借其高效节能以及寿命持久等优势成为绿色照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 LED 可以与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结合利用。目前,我国的 LED 面临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内 LED 产业发展难度大,长期发展方向是 LED 企业由单纯的 LED 产品提供商向绿色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第三、锂电池及清洁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是我国发展清洁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节能以及减排的重要举措,锂电池作为清洁能源汽车动力供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新增投资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机动车造成的大气氮氧化物排放已占 26%以上,随着我国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日渐严重。国家对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的补贴逐渐普及,清洁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充电设备以及作为能源动力的锂电池等市场空间将继续扩大。

  2.2.2 传统能源清洁化及节能环保产业

  2.2.2.1 传统能源清洁化与清洁能源领域市场小风险大的现状相比,传统能源改进的投资机会和拉动效应无疑更加显着,是近期合作的关注重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安排了 126 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相关领域的清洁化及节能减排,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也将在两三年内投入 226亿用于相关领域的清洁化及节能减排。

  第一、石油清洁化随着我国对燃料油质量要求的升级,石油清洁化设备在中国的市场需求将在近期迅速释放,而地方炼化企业将是此领域的重要客户。山东拥有全国 70%的地炼厂,而且东营的地炼厂全省最多。

  第二、天然气清洁应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是一种趋势,但由于资源、发电成本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广泛普及。而与此同时天然气相比煤炭和石油有洁净高效等优势,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爆发,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开采改变了能源格局,我国近期也相继出台各项政策鼓励页岩气的开采及利用,因此页岩气开采装备制造在近期的发展前景向好。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 2015 年,页岩气产量由零增长到 65 万亿立方米,同时针对页岩气生产企业进行直接补贴第三、清洁煤清洁煤领域的原煤洗选技术成熟,市场较为饱和;而清洁煤发电领域虽然拥有污染低等特点,但投资规模及运营成本过高,导致目前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大范围推广。

  2.2.2.2 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受政策推动,在一定时期内会吸引大量投资,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第一、节能领域我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节能工作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节能产业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国际气候变化以及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战略产业节能产业中,工业锅炉窑炉节能、电机节能领域以及余热余压领域将成为我国节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其“十二五”期间投资将占工业节能重点工程投资的 49%,与此同时节能服务业也将成为与节能技术相结合配套的节能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第二、环保领域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提出必须加快环保领域技术与服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下降较快,雾霾天气在中国多个大城市频频出现,空气治理已被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我国政府及各地也纷纷出台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治理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造成的 PM2.5 及相关污染。因此,大气污染治理尤其是烟气脱硝市场将在短期内快速扩大。

  2.2.3 清洁能源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

  清洁能源将产业将成为下一轮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主导型产业。清洁能源的发展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同时,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另外一个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从世界各国吸收的很多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等,促进了国内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清洁能源产业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地区经济也会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形成集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为地区经济发展集聚了大量生产要素。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有组织的集中,对生产要素具有强大的集聚能力。一方面,为当地居民带来择业机会,而且由于机会更多、风险更低,会有大量外地科技人员流入,带来人才集聚。另一方面,形成的产业集群政策能够降低外资进入的成本和风险,能够很好的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地区经济的规模。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具有滚雪球效应。大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分工协作,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实现了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旦一个核心企业或产业在某区域的某个领域出现,随之将会有一些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上游、中游、下游企业和外围支持的产业、机构向本区域集中,从而增加了本地区投资,扩大了地区经济规模。

  三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可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能够增强地区竞争能力,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增强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特别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群体,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紧密的网络,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提高了整体生产率,从而呈现出很强的地区竞争力。

  四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可以推动地区创新。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而且形成了集群式创新。首先,企业之间地缘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同时,集聚数量众多关联企业、科研机构、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可以产生较强的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这为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大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使他们时刻保持了创新的动力。最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他们更容易集体学习,促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

  五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可以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益。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注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整合,它不仅整合地区的各种一般投入要素,而且注重企业家的培育和作用,还注重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等关联机构对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除了积极寻求外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的作用外,更强调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不断整合自身资源与外界经营环境相适应,使地区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提升了地区经济效益。

  六是地区经济发展可以为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创造环境。如果地区经济发展繁荣,必然有利于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能够把地区规模扩大,地区规模的扩大又强化了清洁能源产业的聚集功能,使地区产业不断高端化,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可以实现共同提升。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