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654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5 章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5.1 积极心理学与职业院校学校管理理念更新

  职业院校教育在我国是 20 年多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在学生管理上,与一般高等教育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本科学生的管理,有自身的特点。采用一般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随着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从外延性的数量增加,发展到以积极心理学教育方式为导向的内涵性的质量提升,更新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理念、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实效成为职业院校创新管理的首要任务。

  5.1.1.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我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这一点的延伸则体现在职业院校教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上。每一个社会部门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功能,职业院校则是以为国家培育出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为己任的。由此可见,教育部对职业院校的发展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只有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并在评估中争取到达到优异的水平,才能完成职业院校的基本社会职能也就是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职业院校最基本的任务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职业院校要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方法论。"以人为本"的办学实质包括:"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指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最广泛最充分地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调度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和谐校园制度和氛围"[34]."以生为本"还应表现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学生的利益继而维护学生的利益,在职业院校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都是学生管理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目前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社会发展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现象。部分学生因管理缺乏针对性,往往难以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甚至产生抵制教育管理的情绪。综上所述,在学生管理方面,首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已形成的独立人格,重视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情绪情感。其次,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的创造才能,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第三要以服务者或者良师益友的身份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加强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克服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掌握学生的基本需求这样的教育和管理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更可以感染他们的内心。

  5.1.2.树立"以职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的管理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新型教育1素质则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教育的基本特征则是要循序渐进的养成受教育者良好的态度和能力,使其更好的发展。教育部前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35].由此可见,优质人才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总体规划,而其中职业素质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这一点也是高等院校不断提升的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在素质培养方面包括 基本素质 职业素质。基本素质具有普遍性,是全体"社会人"都应具备的,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素质、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个体才能拥有相应的职业素质;作为"职业人"除了基本素质外还需要有一项特有的素质那就是职业素质,其具体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绪等方面,这些表现是满足个体是否适应工作并最终取得成就的基本要求。职业素质分为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顾名思义共性特征是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与人合作、沟通公共、解决问题、心理承受和适应等;而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又要求个体应该具备特有的某些素质,举例说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对流行元素的敏感度和创新的素质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征和个性,因此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内在的潜能,将社会化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不但学到书本的知识更多的可以发展自己内在的潜能,更可以将所有知识和能力内化成自身的一种素质,这些是素质教育的精神。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障,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关键,拥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动力源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品格保证,能够对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持续的追求是培养职业素质的核心理念。综上所述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文化和身心素质等要素构成了职业素质。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12 号)中所指出的,"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3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要求"当代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是现代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德育的主要特色和内容,而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规范之中的基本精神"[37].

  因此,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应紧紧围绕"职业素质"这个核心,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重点抓好职业素质教育。

  在职业素质的建立、培养和完善过程中,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氛围及环境将职业素质的各个方面融入在职业素质的体系中,于此同时还要将课堂上所学的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经验等一同融入体系中。将育人潜移默化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即全方位育人、全时空立体育人。

  5.1.3.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自 2000 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管理等教育法规相继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是:以《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院校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 号),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已经不仅仅是发展数量和规模上的了,开始不断的向内涵方面建设,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让更多人的了解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有很大区别,从本质上讲都是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但是职业院校突出一个职业,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教给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模拟学习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性高级服务人才。因此,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技能。

  职业院校能够在社会拥有广泛的认可度也是因为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学生教育管理是一种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提供帮助的服务性工作,首先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管理思想并躬身示范,产生"示范效应".作为高校基层服务提供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其个人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全面的感化和影响,其示范性极强。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年纪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很多现象的认识容易片面,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作为"权威人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