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太极推手八法的释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1 共329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太极推手八法的释义

  2.1 太极推手释义

  太极推手是在17世纪70年代明末清初由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创造的,是在继承明代各家武术技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的一种武术运动。陈王庭在《拳经总歌》中说:“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2]

  “诸靠”指的是两人用手臂互靠,缠绕往来,也就是所谓的太极推手,这是最早提到太极推手的文章。前两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推手的特点和方法,后两句话概括地说明了进步的方法和引进落空的重要性。

  到了 18 世纪中叶末,山西人王宗岳,以及 19 世纪中末期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李亦畲,在此基础上又充分发展了太极推手的理论与方法,各自写下了总结性的文章。

  太极推手在过去称作“打手”、“ 擖手”、“揉手”等,自从杨式太极拳发展和普及之后,则多称为“推手”.太极推手蕴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以及古老的东方哲理。对于太极推手的概念,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太极推手在《中国武术大辞典》的解释如下: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系的双人徒手对抗运动。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粘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得运动。

  太极推手在《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的解释如下:太极推手是武术技法,双人徒手对抗项目之一。是两人采用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基本技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保持自身稳定,破坏对方平衡的一项徒手对抗运动。

  这两种表述都把推手定位于对抗性运动,如果对于竞技推手比赛,这种定位完全合适,但对于推手整体的释义而言,它应是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一个中间训练环节,是在太极拳套路练到一定程度以后,用于检验动作正确与否,严格地讲还不能算为对抗运动。

  从某种角度上说以上两种解释不够全面, 把前人的理解综合在一起,可以把太极推手释义为:两人互为对手,按照“舍己从人、来叫顺送、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原则,运用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方法,通过肌肤的感觉,探知对方的劲别和意图,在得机得势时,以有效的方法达到制胜对方的运动形式。

  2.2 太极八法释义

  太极拳八法一般简称为太极八法,太极八法最早是由王宗岳提出的,他在《太极拳释名》中写道: “太极拳, 一名‘长拳', 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 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 四斜角也。此八卦也。”

  这其中说明了太极拳又是十三势,太极拳是由八法和五行构成的,八法和八卦是相对应的关系,步法和五行是相对应的关系。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写道:“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变身躯不少滞。”

  这其中说明了在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中都是通过腰的重要性,虚实的变换都在腰部体现。王宗岳在《打手歌》中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这其中说明了太极推手手法是以掤、捋、挤、按为主,采、挒、肘、靠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太极拳是整体运动,要掌握上、下的协调配合,才能使对方难以进身。在方法上要牵动对方,达到引进落空的效果,手法上要粘黏,步法上要连随。

  杨式太极拳继承人杨澄浦在《太极拳体用拳术》提出:“掤法向外驾御敌人之按手。捋法连着彼之肘与腕不抗不采。挤法用前手侧采其肘,提起后手,加在前手小臂内便乘势挤出。按法以手心按彼左肘节上抽出,左手又以手心按彼左腕上。

  这其中说明了在杨式太极拳推手中掤、捋、挤、按分别是怎样运用的,书中还解释了大捋四隅推手的方法。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说道:”八法也总以掤、捋、挤、按四手为打手根基正手,故先以掤、捋、挤、按四手。须向不丢不顶中求玄妙。不即不离内讨消息。“[9]

  这其中说明了四正手的重要性,还有推手的要求是要不丢不顶。书中还对推手的步法和推手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孙禄堂认为:”以太极拳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言,谓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内外体用一气而已。“[10]

  近代太极拳家顾留馨曾提出:”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拙力,但不是说用意不用劲,因为太极拳就是由八门劲构成的。八门劲都具有放长的弹性,所以称为’劲‘,而不称为’力‘.八门劲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实质上只是一个掤劲,其余七个劲只不过因方位与作用不同而另有所称而已。“[11]

  通过上述分析,太极八法由掤、捋、挤、按为四正法或四正手,简称为”四正“,对应着坎、离、震、兑和采、挒、肘、靠为四隅法或是四隅手,简称为”四隅“,对应着乾、坤、艮、巽所组成。它是太极拳的基础,八法以掤为首,以四正法为主,以四隅法为辅。太极拳以八法为基础是有其原因的,通过前人的技击实践积累,拳法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在实际的技击搏斗之中,通常用的方法并不是特别多,若能达到纯熟,可以达到浑身都是手,处处可打人,八法可以说是用之不尽的。

  根据前人的研究,太极八法的释义如下:

  掤法是用身体的某个或几个部位承接对方来力,使对方的力不能直接作用到我方身体的方法。使用掤法时需注意:①用两臂掤时,注意两肘关节有一定的曲度,手臂圆撑,能圆撑,则手臂的抗压力增强。②在动作上,屈伸、开合留有余地,做到掤劲不丢,始终粘住对手。③在劲力上,劲曲蓄而要有余,去僵化滞,变硬为柔,积柔成刚,柔中寓刚,灵活而又沉重,富于弹性和韧性。

  捋法是用一手或两手粘住对方身体的某部位,顺其来力的方向,以相同的方向牵引对方的方法。使用捋法时需注意:①用意念贯于手臂,粘贴对方臂部做弧线捋化,引进落空,使对方立身不稳,做到引之使来,不得不来。②捋引时,手臂不可贴着自己身体,做到肘不贴肋,使手臂有回旋余地,同时沉肘护肋,两肘不可上抬,以免身体露出空隙,使对方乘虚而入。③捋化时,须转腰坐胯,侧身闪展柔化,要求身法柔顺,步法稳固,动作幅度恰到好处。

  挤法是用一手臂或两手臂外侧向外推挤对方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使用挤法时需注意:①用挤必须进身,桩步宜深,上下相随,充分发挥腰腿、臂肘的合力,将对方挤弹而出。②脚趾抓地,前腿弓,后腿蹬,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之重心,发劲时无论劲长、劲短均应贯以沉劲。③双手挤时,两臂成弧形,沉肩坠肘,肘部低于腕部,后手贴住前臂内侧助力,以加强前手的挤力。

  按法是用一手或两手向下、向前、向上将对方推出或向下将对方按出的方法。使用按法时须注意:①按在腰攻,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身体不要前俯,专注一方,用腰带动全身,贯力于两手,作用于对方。②沉肩坠肘,坐腕,用长劲向对方手臂轻轻按去,轻沉兼备。③上下相随,肩与胯合,手过足尖,前腿弓,后腿蹬,身体渐进,以免失势前倾。

  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抓拿对方身体某部位向某方向牵引的方法。使用采法时需注意:①采前要轻;采时要实;未采之前动作轻柔,以免对方察觉;采发时要迅速,沉实,力点准确,务求一发成功,不使对方逃脱。②顺势借力,动作圆转,劲力顺畅,蓄势与发力完整一气。③双采时须双手向一侧采发,切勿执双手或两臂分向两侧采放,否则对方易借劲,保持重心稳定并趁机撞靠。

  挒法是用一手或两手以旋转合力扭翻或扳倒合力推挫对方的方法。使用挒法时需注意:①两手用力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同时发力,形成力偶。②动作敏捷,以腰为轴,手到步到,上下相随,全身劲力协调一致。③下盘稳固,以防对方跌出时抓把不放,被人牵扯而失重心。

  肘法是用肘或小臂进行攻防的各种方法,常在双方距离较近时使用。运用肘法时需注意:①肘关节屈成直角或锐角,但上臂和前臂不可夹紧。②冲肘时要进身紧贴对方的身体再发力。③肘勿轻使,因肘关节的特殊结构,极易伤人,同时由于肘法虽凶猛却易破解,用得不当反受制于人。

  靠法是用肩、背、臀、胯或身体某部位撞击对方的方法,常在双方贴身时使用。运用靠法时需注意:①进身使靠,进步要深,立身中正,做到肩胯相合,上下相随,两肩平沉,肩部不超过膝尖,靠击对方的重心,以免落空失势。②发靠劲时,距离要适中,切忌远距离用肩靠撞,否则容易失重自跌,也不可等待进身贴住身体时才发,否则容易劲路被封,反被人制。③要伺机而行,在不得机得势时轻易用靠法击人,容易受对方转化,反遭还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