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战略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6 共427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2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2.1 4%的教育财政经费对民办教育的考验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比例要达到 4%将在 2012 年得到实现。但目前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还是投入在公立教育范畴,中西部地区将成为重点支持地区。那么目前国家加大对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对民办教育的补贴暂时还未形成有力的支撑,这最终对民办教育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一部分人认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的投入增加,必将带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会扩大了对各层级学校的投入,同时也会提高整体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教育行业中去。这将缓解中国整体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对民办教育也是一个利好消息。

  国家政策对农村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民办机构来说,是大有可为的,甚至民办机构更有优势。并且《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也表明了政府对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心。所以从全局来看,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的方面。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目前国家尚未将民办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支持体系,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实现了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补贴。所以民办教育能够从财政经费获得支持很少,特别是城市中的民办教育机构。并且政府不断的在公立教育上追求投入,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优质资源流向公立教育机构,反而对民办教育机构形成了竞争压力。

  另外,从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众多民办教育院校面临政策束缚、资金短缺、舆论歧视等困难,如果国家不能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其势必面临着降低办学标准、关门倒闭或是变相增加收费,加重家长负担等几种后果,这可能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损失。

  所以国家应尽早对民办教育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做出落地的政策,使得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并入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体系,同时对营利性的民办教育给予更宽松的发展政策,促使民办教育的整体发展。

  4.2.2 企业的发展重心既包括拓展市场也包括内部建设

  现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如果哪个教育企业没有形成市场规模的话,那么它的品牌知名度就不行,教育企业就无法从低端的恶性竞争中解脱出来。那么教育培训企业的重心是放在拓展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上,还是要坚持修炼内功、不断加强产品竞争力方面呢?

  极力主张拓展市场的企业家认为: 近 10 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出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壮大和资本的频繁进入,已经形成规模的品牌教育机构无疑将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取胜,而单枪匹马、无名无声的中小培训机构都逃脱不了倒闭或者被并购的命运。

  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还未饱和,面对市场空白地区,一是通过并购或直营的方式不断拓展,二是通过网络教育来深入经济不发达地区。总之最终目的仍是要通过对市场的覆盖,来形成品牌强大的合力。目前位居市场第一位的新东方教育集团,仍在不断通过并购扩大市场规模。特别是作为上市企业,也必须通过不断的业绩增长来回报企业的股东。

  随着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向优质资源不断靠拢,只有具备了品牌号召力,才能在整个产业形成其他企业无法跟随的竞争力。最明显的是案例在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目前在中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课外辅导市场已被大型品牌培训机构所主导,学而思、学大、安博、巨人、卓越等几家知名品牌机构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优质生源和市场。这些品牌机构通过不断收购兼并一些优秀的中小培训机构来拓展市场,于是强者恒强,有品牌的教育培训机构在产品研发和教师资源上更具实力,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而那些没有品牌知名度的培训机构,随着师资的流失和产品的缺乏创新,很有可能就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内了。所以教育培训企业必须要不断拓展市场,积极打造企业的品牌度和知名度。

  相对保守的企业家则强调“修炼内功” :即不完全同意,教育培训企业应该像苹果公司那样注重产品的质量而非一味的扩大品牌,所以加强的是核心竞争力,不是单纯停留在企业的规模扩张上。

  进入 2012 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必然会越来越高,教育培训课程也将越来越精细化。企业如果不能沉淀下来做课件研发和产品创新,那么未来很快就会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尽管众多企业认识到产品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但是仍会将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市场拓展,而非研发创新。不过,这个问题不仅发生教育培训行业,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通病。

  在国内教育培训市场现在处于一个混乱的市场现状。如果仅是不断跑马圈地,那么再好的品牌也可能被做坏,再大的规模也可能败于危墙。所以无论到何时,产品创新和师资力量仍是考验一个教育培训企业的关键。它与品牌是相辅相成,当产品和服务做好的时候,自然品牌的声音就加强了。对于新东方这样的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已经是市场第一,但是他们企业的重心更是在加强管理、深度整合和持续创新等方面。如果有一天教育培训企业的课程质量下降,产品和服务变的对于人们可有可无,那么再强的品牌化手段也阻挡不了它的衰退。最后教育培训行业对比其他行业,在品牌推广方面,口碑宣传更胜于媒体广告。尽管大公司可以支付品牌广告的高额费用,但不是说小公司没有品牌宣传就无法在竞争中胜出。如果具备独特的产品和优秀的资源,依然可以从教育培训市场中开拓出一片天地。

  4.2.3 课堂式教学与网络式教学的主流性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现在网络教育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那么网络教育能否代替课堂式教育呢?网络教育对于民办教育企业又会带来怎样的挑战或者机遇呢?

  有人认为网络应该有更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替代课堂的:现代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是个大趋势里,而且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就在最近几年来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具有现代化特色的远程教育作为其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从而制定专门为其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一做法成功的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的问题,很好的实现里资源的共享。网络教育在当今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从而为各级各类学校运用而成为了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

  目前网络教育主要以硬件平台为依托,以多媒体技术、视频技术和网上社区技术为支撑,将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等通过网络传送到受训者面前。尽管现阶段,网络环境和各相关技术的发展还不足以完全支撑所有地区实现面对面实时教学,大多数网络式教育仍以在线知识共享为主要教学手段,但是网络式教育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并将在网络和技术发展成熟的时候成为教育的主流手段。

  持相反观点的人则主张网络不能替代课堂:对于成人的教育,网络教育也许可以替代课程教育。但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未成年人来说,目前说网络教育可以替代课堂式教育还是为时过早。特别是学前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弱,目前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进入学校课堂学习,这种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未来五年间不会发生重大改变。

  现在中国网络教育才刚刚起步,标准课程课件和网络带宽都不能满足学生完全依靠网络进行学习的需要。所以,网络教育只能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方式,在目前阶段不能替代课堂教育。

  4.2.4 民办教育在体制教育潮流下的选择

  目前民办教育的模式仍然是沿着体制内教育的路线在走,比如民办大学、中小学课外辅导、语言及 IT 资格认证培训等等。但是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就是脱离体制内教育内容,开发一种新的个性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教育模式。那么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重点,究竟是应该在体制内教育的红海中继续竞争,还是开拓出一片新的蓝海去发展?

  一部分学者认为民办教育应当顺应体制教育。从现在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来看,民办教育仍是对公立教育不足的一种补充。中国中小学学生人数将近 2 亿,大多数仍然是走正规的体制教育路线,所以民办教育作为补充方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从就业需承认学历的实际情况来说,民办教育必须按照体制教育的模式来发展。尽管社会上存在一些特色教育模式,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并局限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方面,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如果脱离体制教育,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学历,就业便成了更大的问题。所以,民办教育仍然要顺应体制教育的路线继续发展。

  还有的学者则主张民办教育企业更应当开拓“蓝海区域”.相对于公立教育单一的教育模式,目前民办力量发展起来的私塾课堂、特色国际学校、在家上学等模式是对公立教育很好的丰富和补充,更为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创新化人才打下基础。

  民办教育如果只在体内制发展,随着国家对公立教育的不断投入,民办教育在校园、师资、课程等方面永远居于次要选择的地位。以民办高校来说,在生源下降、营利困难的情况下,民办大学越来越难与公立大学去竞争,民办高校如不考虑转型发展将难以为继。从用户需求来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家庭,对公立教育逐渐不满意,开始考虑更多的特色学校和国际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由于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可以将各种特色教育和国内外成熟教育理念引入进来,并与公立教育形成对等的竞争。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民办教育能够抓住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必将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4.2.5 国际化的环境给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带来发展机会

  近年来,无论是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哪一个细分市场,国际化方向的项目都受到了大力追捧。不少国内教育培训企业考试与国际院校或集团进行合作,目前比较热门的国际高中项目就是一个例子。同时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开始走向海外,如加拿大的新东方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外主办的孔子学院等等。特别是随着中国留学趋势的热潮不退,私立学校国际高中项目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 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2009 年至 2011 年,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是 17.98 万、22.93 万和 35.47 万,同比增长比例依次为 24.43%、27.53%和 24.16%.专业人士预测,在这样的留学高涨的背景下,国际高中项目也会保持 30%的增长。这背后的推动力,主要仍是强大的用户需求所致。目前国内大学的文凭含金量在不断下降,就业市场也对留学背景和拥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国际高中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解决课程衔接等方面具有优势,可直接输送或通过预科项目至国外大学深造,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考虑把孩子送入国际高中项目,期待更早的进入海外大学开始学习。现在中国有这样需求的家庭越来越多,包括一线城市中等收入的家庭,以及二三线城市较为富裕的家庭。尽管私立学校受到追捧,但是进入这个市场的门槛较高,资本回收平均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对师资的要求也非常高,故需要慎重对待。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战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