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陈军标。 计算机黑客行为的罪与罚[A].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2008:4.
邓建辉。 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董金权。 社会学视野中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研究[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3:26-31.
董士昙,曹延彬。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解决途径--基于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调查之数据[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02:90-100.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2013,03:37-49.
关颖。 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十年比较--基于两次全国未成年犯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2012,06:47-52.
郭津,衣晶,朱宏斌。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1:363-366.
郭津,衣晶,朱宏斌。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1:363-366.
贺曙敏,李锡海。 论文化冲突与犯罪[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91-96.
胡玉彪。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留守女童现状及对策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2:133-135.
黄海。当代乡村的越轨行为与社会秩序 --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6 年)。华中科技大学,2008.
黄盈盈,潘绥铭,王东。 定性调查:“求同法”、“求异法”与“求全法”的不同性质[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4:136-141.
江立华。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 江海学刊,2011,04:108-114+238-239.
孔凡蓉。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李从培,李冰,孙玉国,王明德,徐宏平,郭恩元,张嫦。 工读学校少女的生物--心理--家庭因素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03:111-114+144.
李豫黔。 我国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01:23-28.
路琦,董泽史,姚东,胡发清。 2013 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上)[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03:29-42.
莫艳清。 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50-152.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法律思考(1):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分析_青少年事务、政策、法规研究,论文库,中国青少年研究网潘振。 迪尔凯姆的犯罪功能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
皮艺军。 本能异化--关于犯罪本源的新思考[A]. .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17.
秦海丽。社会变迁中农村留守青少年越轨行为研究 --以黄集乡中学为研究个案[D].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0,硕士。
全国妇联课题组。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 中国妇运,2013,06:30-34.
全国妇联课题组。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 中国妇运,2013,06:30-34石冬晓。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思想政治教育,2012.
舒 明 跃 , 李 丛 培 . 父 母 养 育 不 当 与 青 少 年 犯 罪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 中 国 心 理 卫 生 杂志,1989,05:193-197+240.
苏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6:66-67,75.
孙彦臻。 我国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对策[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95-196.
陶然,周敏慧。 父母外出务工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基于安徽、江西两省调查实证分析的新发现与政策含义[J]. 管理世界,2012,08:68-77.
田丰,默顿社会失范理论研究,2010,湘潭大学。
王淑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
吴宗宪。 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述评[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06:76-88.
谢履羽。国内近十年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综述,广西心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09-01.
徐莉萍,谢永标。 青少年犯罪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02,06:28-29+31.
严冉冉,宋妹玲。 犯罪少女人格特征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7,03:31-36.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J]. 农业经济问题,2006,04:19-24+79.
于阳。 西方犯罪学社会支持理论研究及其借鉴意义[J]. 犯罪研究,2012,06:86-92.
于阳。 重视社会支持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J]. 唯实(现代管理),2012,02:26-27.
张慧凡。 犯罪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08.
张琪。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J]. 新西部,2010,05:14+18.
张小屏。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6.
张艳华,社会约束体系的弱化与解构:城市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发生发展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2009:53张艳华。 社会约束体系的弱化与解构:城市未成年人越轨行为发生发展过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
赵欢,社会转型期女性犯罪研究--以湖北省 Y 女子劳教所为例,2011,华中师范大学,46.
钟昭会,余文盛。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8,04:29-31.
周娅。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03:15-17.
Cf. W. I. Thomas, 1923.The Unadjusted Girl.Little, Brown, Boston.pp.41-53.
Cf. W. I. Thomas, The Unadjusted Girl.Little Brown Boston.1923.pp.41-53.
Charles R. Tittle.1995.Control Balance: Toward a Deviance. Westview.Boulder. Col.pp279.
George B. Vold.Thomas J. Bernard.Theoretical Crimin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George B. Vold.Thomas J. Bernard.Theoretical Crimin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George B. Vold.Thomas J. Bernard.Theoretical Crimin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George B.Vold.Thomas J.Bernard.2002.Theoretical Crimi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B.Vold.Thomas J.Bernard.2002.Theoretical.Crimin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B.Vold.ThomasJ.Bernard.2002.Theoretical Crimi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ck Katz.1998.Seductions of Crime: Moral and SensualAttractions in Doing Evil. Basic.New York.
Jack Katz.1998.Seductions of Crime: Moral and SensualAttractions in Doing Evil.Basic. New York.
Ross L.Matsueda. 1994.Reflected Appraisals . Parental Labeling and Delinquency: Specifying a SymbolicInteractionist Theor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致 谢
学位论文撰写俨如一项浩大的探索工程,既要有研究的意义,又要有研究的深度,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不潜心研究就无法开花结果。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我的导师张红老师的悉心指导。张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张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我非常感谢张老师。也感谢其他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义无反顾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他们含辛茹苦的付出,感谢他们对我无私的爱。最后,我要感谢那些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难以坚持走到最后,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