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基础与概念内涵
2.1.1 社交媒体
(1)概念
根据 Alain Lefebvre 的想法来进行界定,社交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发展为基础,通过“独立的个人”建立属于用户自己的交流圈,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对其他用户进行展示,包括:基本的文字、多彩的图像、用户喜欢的音乐和视频等[4].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还可以说是指依赖于 web2.0 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意识建立起来的,通过用户自己创建内容的交流与交换的网络平台[5].
维基百科对社交媒体的解释是:Social Media 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技术,将交流变成一个交互式的对话。Social Media 是社会媒体的互动,作为一组处处使用可访问和可伸缩通信技术的方法来加强社会沟通。社交媒体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技术的使用,从而将交流变成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平台[6].
那么社交媒体是指什么呢?综合以上各专家学者对社交媒体的定义,笔者简单地总结认为:社交媒体是依托于 web2.0 技术,具有社会交流互动性的,提供社会性人际交往的网络虚拟平台。如微博、微信、QQ 空间、百度贴吧、人人网、豆瓣网、天涯论坛等为广大网络用户所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
因社交媒体的定义比较宽泛,其内涵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加扩大,本文将选取微博、微信两种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档案信息服务研究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
(2)特点
现阶段的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移动 APP、微博、微信、贴吧、讨论组等。如微博上的“话题”的出现,就是对特定类别信息感到兴趣的社交媒体用户,自发性的进行互动交流,在社交媒体上对该信息进行编写、评论、分享,创造热点话题,扩大信息的辐射范围,进行传播讨论扩散。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允许用户在不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由、随意、平等地对自身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发布、分享、点评、讨论,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与实时沟通。它是可以给社交媒体用户带来最大参与度与最具活跃度的社交空间的网络媒体,它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公开性、互动性、社区性、连通性等特点。社交媒体作为交互式的对话平台,实实在在的做到了信息交流的即时互动与反馈,让平台用户最大可能的发挥互动性。如各机构可以借助具有权威性、被网络用户所信赖的官方微博发布信息或征集事件线索,微博网友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浏览,也可以将有价值的事件线索提供给发布媒体,媒体与网友在微博平台都是平等的信息源,能够进行即时交流与互动。而微信公众账号通过自身的针对性沟通交流的特点,可以使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交互更为便捷迅速,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交媒体使信息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因为它还原或恢复了信息传播的本来面貌和传播价值[7].
社交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信息内容的能力。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习惯于从电视、广播、报纸等具有一定权威的新闻媒体渠道获得信息。在传统媒体占主导的信息交流的环境下,信息用户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不能与信息源进行互动,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此时的新闻媒体根据自己的编辑方针或重点议程来制作服务信息,占有内容发布的绝对优势。随着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带动了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平台上的用户对社交媒体上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信息,具有很高的自我控制与创造性。
此时的信息编写与传播主要以用户的意愿为主导,用户可以自由编辑与分享自己喜欢的图片、文字、音乐与视频,可以将自己经历的每一个小细节、有感触的生活小感悟放在交流平台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自由传播。社交媒体平台可为档案机构、档案信息爱好者、档案信息服务用户搭建了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它还可以为档案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有利于宣传档案工作,提升社会档案意识[8].
本文将选取新浪微博、腾讯微信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探讨研究: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类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 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微博消息或上传图片。用户可以将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每条微博允许用户最多使用 140 个字进行信息交流。
新浪微博于 2009 年 8 月 28 日开始运行,2014 年 3 月 27 日,“新浪微博”改名为“微博”.以下将以“微博”代替“新浪微博”.微博的官网广告语是“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广大微博用户可以将所思、所视、所听、所想的内容编辑为一段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网络微博客户端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进行互动交流与分享传播;还可以关注其他账户名,通过微博感知当下的讨论热点。微博是一种利用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内容的广播式社交媒体平台,是 web2.0 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和信息交换的一种重要模式[9].
微信公众平台于 2012 年 08 月 23 日正式上线。微信是什么?它的官网这样介绍自己: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初推出的一款可以发送图文信息,语音视频信息,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等功能的移动社交软件。用户还可以在朋友圈中和好友实时分享生活点滴[10].从“企鹅智酷”发布的 2016 版《微信数据化报告》中,统计得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6.5 亿,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 1 小时[11].微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超过六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它支持微信用户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仅耗少量流量让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进行微信群聊。还可以通过公众号,使用户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和资讯,与世界紧紧相连。微信可以说是一种更加现代、更适合与朋友分享的社交媒体。
2.1.2 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领域在大数据时代迎来了更多的数据信息,类型更丰富、载体更多样的档案信息被档案机构纳入档案服务体系中。越来越多的档案信息资源给档案机构带来了新的服务目标与挑战。在档案机构进行社会化、大范围的档案信息服务的趋势下,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成为为档案机构提供辐射范围更广、影响人数更多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截至 2015 年 12月,中国网络用户规模达 6.88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络用户 3951 万人,增长率为 6.1%,较2014 年提升 1.1 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较 2014 年底提升了 2.4 个百分点。
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 6.20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6303 万人。网络用户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 2014 年的 85.8%提升至 90.1%.在网络信息化和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的大环境下,将社交媒体加入档案信息服务的服务体系中对于推动档案资源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社交媒体能在档案机构与档案信息服务用户间搭建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更好地进行档案信息服务。
在明确什么是档案信息服务前,首先要清楚档案信息是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而档案信息与档案不是一种概念:档案是一种本源性信息,是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是历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记录方式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而且档案信息也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是指记录在档案中的数据、情况、信息、知识等,且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档案信息是整个国家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可扩充性,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条件变换而不断扩充;具有可压缩性,可以通过加工使档案信息凝练、浓缩;可代替性,可利用档案信息可减少人力、无力、财力的消耗;可传递性,可通过各种形式对其加以传播;可分享性,档案信息可以供人们享用,信息不会磨损、丢失,档案部门也不会因为档案信息被利用而失去所有权。以上是档案信息的一般特征,其独有特征表现在:原生性,这是档案信息的产生特征。档案是人们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事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原始记录,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原始信息,它可以作为其他信息进行再加工的原材料,产生情报、图书、资料等派生性信息,它决定了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的不同地位。真实性,这是档案信息的价值特征。档案能比较原始、真实、具体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它决定了档案信息的凭证价值。广泛性,这是档案信息的来源特征。作为历史记录的档案,其形成是广泛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数量是浩瀚的,这些能使档案信息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
档案信息服务就是档案信息提供者根据具体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利用自身馆藏优势,以特定的方式和内容,满足社会组织及社会成员等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的行为过程[12].档案信息服务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档案信息服务人员、档案信息服务对象、档案信息服务资源、档案信息服务设施。档案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的一种,它具有信息服务的一般属性,如物质性、道德性、时效性、非排他性、边际效用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特性与交易的不可逆性等。同时档案信息服务又因其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具有自身特别的属性:原始证据性,这是由档案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决定的。
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大体上是以档案机构的实体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纸质档案为档案信息服务的主体,进行实地的档案信息服务。利用者需要在工作日内,亲自前往想要获得档案信息服务的档案机构进行实地查询。档案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主要依靠用户是否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为参考依据。在这种服务模式下,用户的满意度可能因时间、精力的付出与所获得的档案信息服务不成正比而降低,对服务倍感失望。
随着互联网辐射范围的大幅扩展,网络用户在日常生中活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够获得满足自身需要的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体验。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服务需求,推进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各种档案机构应积极开展现代型档案信息服务:如网络咨询服务,实现在网络环境下,跨越时空限制的档案信息咨询与互动;网络检索服务,根据档案机构公开的档案信息目录进行检索,节约时间与人力成本;如果在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加入社交媒体这一助力,它的加入与应用将能促使档案信息服务的用户范围更为广泛,将会对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手段、信息服务影响力进行一次整体提升。从而最终达成提高档案领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提升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帮助下档案信息服务的服务质量,提出现有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化策略。
2.1.3 大众传播 5W 模式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 1948 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提出大众传播的“5W 模式”,即 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他将传播过程表达成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反馈”这一要素。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要素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他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楚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这也促使大众传播学五大研究领域即控制分析(传播者)、内容分析(信息)、媒介分析(媒介)、受众分析(接受者)、效果分析(传播效果)这一思路的形成[13].本文在第四章将按照 5W 模式的 5 个要素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各要素进行分析、探究,提出优化途径。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尽可能准确了解国内外关于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影响与作用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笔者分别以“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档案信息服务”为检索词,以 2010 年至 2016 年为时间限制进行检索式构建,从而进行多途径检索。通过对检索结果挑选,不局限于本专业划分,再以“微博”、“微信”、“档案信息服务”、“优化”进行一次检索,经过综合比对、去重,删除报纸、会议类非学术性文章,筛选出有关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作用、实现意义的中外文献共 120 篇。所有统计的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期刊库、博硕士库、外文文献库)”、“吉林大学图书馆”、“SCI”、“Emerald”、“Springer-Link 数据库”、“EBSCO 检索平台”.
在 2010 年至 2016 年这 6 年期间,有关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发挥影响与作用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在 2014 年有了一次大幅提升,总的研究成果数量呈现出积极突破的增加趋势。在 2016 年刚开始,已经有一批文献发表刊登,预测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热度可能会继续增加。但是在社交媒体领域与档案信息服务相关研究的文献总数量较少,6 年发表数量不足 130 篇。而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社交媒体”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仅在 2015 年就有 5104 篇发布。从数据对比可看出,有关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还有足够的研究发展空间与价值。2010 年至 2016 年这 6 年文献的发表情况如下图所示。
2.2.1 国内研究现状
档案工作是一种社会现象,档案机构通过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成为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种系统性活动,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社会民众更充分的利用档案。但这种提供是被动的,档案机构需要积极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给档案信息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而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档案信息服务要实现“社会化”、“智慧化”、“数字化”,就要善于运用好互联网时代所衍生出来的新媒体服务技术,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14].并且档案机构在物质、技术、硬件等服务准备方面进行升级创新技后,更加要正视“人”的作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利用者。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上升、网络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作为广受大批网络用户欢迎的自发传播信息的一种路径,有吸引力、关注度的信息会迅速被平台用户传遍网络,无法吸人眼球的信息则会被平台用户浏览后淡忘,只在小范围进行传播。相较于美国等应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信服务比较成熟的国家,我国档案机构在使用社交媒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推送内容的选择、服务媒介的应用、还是运作机制与手段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这一本质属性,令它成为记录和承载信息的重要载体,档案机构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措施,开发并推广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档案信息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扩大其影响力,进行更为积极主动的档案信息服务。
社交媒体是一种能够赋予网络用户更宽广、更自由的互动空间的新型在线社交平台,对于推动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可以带来重要作用。各位专家学者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应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具体方式(如微博、微信)、开展后所达到的服务效果、遇到的发展困境、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等。
(1)档案信息服务上的应用研究
国内的档案在线服务已经不再稀奇,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作用,我国省级档案馆已经开始展开一系列档案在线服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呈现多元化、层次化特征;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渗透到档案在线服务的方方面面,而且运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网络用户利用服务的主动性也在不断显现。王玉珏认为社交媒体在传播结构、专业要求、即时程度、费用成本方面,作为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新型工具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优势和传播优势,档案机构采用社交媒体工具可提升档案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视性”,扩大服务范围,加强双方联系,形成档案工作者服务平台,增进档案部门间合作,节约档案宣传、服务成本[15].李凌燕认为社交媒体蕴含着极大的连通性,能够通过网络链接和资源整合,将所需网络资源融合到一起。它具有的“群发”、“转发”、“分享”等功能大大地增加了信息传输节点的能量,能进一步扩大档案服务的辐射人群、影响范围,加强各档案机构的对话沟通,有助于档案机构以较小的服务成本实现较大的社会效益[16].吴薇认为在智慧时代,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物联网等这些智慧时代的产物,对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 web2.0 的环境下,档案机构要创新档案网站内容架构,广泛应用社交媒体,开发基于馆藏资源的 APP 应用,以“互动多媒体技术”拓展档案展览方式等,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智慧化[17].刘晓菲认为社交媒体基于交流互动的服务模式,能够赋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对于增加档案馆访问量、提高公民参与度、提升扩大档案馆的影响力和服务力具有重要意义。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作为现有网络手段的延伸,加强与被服务群体的沟通、交流、互动,不仅通过档案网站的资源全面性吸引受众,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对被服务群体进行分类,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张一帆认为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社区性、联系性等特征拓宽服务平台双方的互动渠道,档案机构不仅进行服务推送,还能及时吸取网络用户对它们的评估与反馈,提供更具针对性地服务,实现服务公众的目标。而通过社交媒体可实现档案机构的日常透明化,改变网络用户对档案机构的陈旧思想认识[18].
(2)档案信息服务上的创新研究
周耀林认为,社交媒体能拓宽档案服务渠道,丰富档案服务方式,扩大档案用户的范围,扩大档案机构影响力,提升档案机构的服务力,增强档案用户黏性。档案信息服务机构应树立社交媒体意识、创新档案服务运行机制,以协作式开发档案资源为基础,通过大众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的结合,对社交媒体下档案服务的路径进行创新[19].何振认为,档案公共信息服务要创新服务理念,推动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注重效率的基本理念,并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优化运营模式和构建技术平台等途径,实现档案公共服务的历史记忆、资政襄政、文化教育、服务民生和公共消遣等功能[20].赵屹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档案机构必须重新审视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方法和手段,对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包括服务思想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法创新,服务工具创新。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只有持续创新下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1].潘毅文认为社交媒体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是新技术条件下档案服务的必然趋势,二者的结合对拓展档案征集渠道,丰富档案内涵,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大有裨益。然而,目前国内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档案馆及其工作者准备不足、公民档案意识和信息素质处于较低水平、社交媒体漏洞百出等客观事实的存在,注定国内档案工作与社交媒体的结合不可操之过急,在引进社交媒体之前,应先“打扫干净屋子”[22].金凡认为档案作为记录和承载信息的重要载体,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提供信息方式,开发并推广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信息服务,以期真正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扩大其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23].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庞大的网络用户数量,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APP)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打破时空交流限制,发挥信息多样性优点,实现更加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利用。
(3)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上的研究
王兰成认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必须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建设与开发利用,从业务数据、用户数据和语义数据这三种数据上,构建档案资源数据中心,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析、处理、利用,推进档案信息化理论与应用创新发展,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社交媒体数据资源与相关服务提供参考[24].朱兰兰认为优化档案信息质量,更有利于档案价值的发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微博、微信及 APP 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的诸多限制,深刻地改变着信息服务的媒介、途径和效率,社交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产生一系列影响:改变了档案用户的范围及其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用户为中心,档案信息要公开,档案信息服务内容要精炼简短。当前国内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存在公众参与度不高、档案信息连通性不强的问题,档案信息资源存在内容欠丰富、表达方式缺乏吸引力的质量问题,应利用社交媒体收集档案信息、开发适于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档案汇编成果、整合馆藏资源、建立合作共享平台[25].
(4)档案信息服务优化方面的研究
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化主要从服务理念、服务设施、服务方式、技术优化、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铺展。如对档案信息服务质量进行优化,从特色服务、机构硬件建设、档案服务人员水平、法律法规保障上提出相应策略。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档案信息服务,提倡对被服务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式服务。有关社交媒体如何对档案信息服务进行优化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在此方面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出的优化措施要注重现实操作的可实现性、可操作性,且不能只注重实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放慢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忽视社交媒体平台所能发挥的作用。
档案机构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是打造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提升服务主动性、提高信息共享及时性和档案机构整体服务水平的要求。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在我国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应用,一些档案机构已经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互动交流工具的重要性。将社交媒体平台加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智慧化”的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总体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档案机构官方社交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有待提高;“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即档案机构与其他档案部门、平台用户和服务利用者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互动,一方面是平台的关注数不多,信息来源较少;另一方面是互动及时性较低,回复存在一定不足,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当前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特点主要有:发布的档案信息内容不是十分丰富,没有很好地利用社交媒体的普及优势,在服务信息的格式选择上有些单一,不同的档案机构的社交媒体平台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分布不够均衡。
2.2.2 国外研究现状
在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外,社交媒体的风靡为一直受到普遍重视的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服务媒介,社交媒体为国外档案信息服务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与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交媒体将档案信息服务融入广大网络用户的日常互联网生活中,强调了档案信息服务的文化休闲色彩,而这正符合国际档案界通过理论研讨形成的“档案文化休闲利用观”.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在档案信息服务实践中强化文化休闲色彩,注重发挥利用者的作用,从民众手中征集档案,使民众参与档案的收集与鉴定。
在应用上,美国国家档案馆针对广大民众通过社交媒体这一平台获取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的现状,就社交媒体同档案的关系等问题,最终针对如何应用 web2.0 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管理档案信息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作出要求:首先,法律上必须符合美国档案管理相关规范,相关参与者要共同承担信息发布与管理的责任;其次,要对内涵丰富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发布信息的档案价值鉴定[26].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交媒体用户可以任意选择社交媒体上的功能,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权利。从档案网站到社交媒体平台的关联链接,使关注档案信息的网络用户人数急剧增加,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与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社交媒体的应用,有助于档案管理主体的社会化;有助于档案资源社会化;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NARA 推出了一系列的 Web 2.0 技术并签署了在 Twitter, YouTube, Face book 和 Flicker 上创建国家档案馆网站的协议,希望通过新途径与档案信息用户进行交流,获得反馈[27].
在战略上,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从档案文件管理行业的视角积极应对,紧跟发展需要发布《Web2.0 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文件管理指南》这一社交媒体战略,积极倡导社交媒体在档案服务中的应用;美国国家档案馆开通多种官方社交媒体交流沟通渠道,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利用;还连通档案网站,开辟更多社交媒体板块,创新档案工作的形式。
NARA 提出的社交媒体战略认为:“社交媒体的运用与推广,能够使平台双方在自身作用的发挥和档案信息服务的传播推广上获得一定的改变。机构也会因此越来越公开、透明,促进机构间的参与及合作。它将帮助档案机构完成作为国家记录保存者的任务--保护国家文件记录,并由此增强对公众的可用性”.NARA 希望与公众一起合作来完成自身使命,创建一个开放的 NARA 并听取来自社交媒体平台的真实的声音;改变交流方式,开通多种官方社交媒体来与社区开展合作;与政府团体合作,建立并加强与研究人员和公民档案员的联系。
在社交媒体平台运用于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后,对于档案机构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利用者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Kate Theimer[28]等学者指出,社交媒体平台模糊了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受众间的界限,被服务群体不再处于被动接受档案信息服务的地位[29],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档案信息资源的鉴定与上传活动中,为档案机构减轻自身的信息资源开发压力[30],双方的服务关系不再进行单一界定,有时档案信息服务的利用者也能转变身份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提供者[31].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传统关系依然存在,一部分的用户信息仍需经过档案机构工作人员的审核,不能直接对档案信息进行鉴定[32].
官方档案机构不仅开展自己的档案信息网站进行专题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33],也注重发展与档案网站相关联的社交媒体平台[34];不仅为网络用户提供形式更丰富的档案信息服务资源,也积极发动广大网络用户参与到“公民档案员”的身份中,增加了双方的互动与交流[35].既减少了档案机构的工作量,又扩大了档案信息资源的鉴定范围,增加了网络用户的档案信息意识[36].社交媒体作为新兴的信息服务工具,以其独有的魅力与吸引力[37],可以给档案机构带来更为良好的服务宣传效果[38],减少民众对其“重藏轻用”的传统印象[39],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40].
尽管如此,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开展运用还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现象,其潜力还能进行更大程度地挖掘,网络用户的参与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在采用社交媒体平台后,档案机构能够感受到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服务优势,感受到互动的必要性,与档案信息服务用户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可以用来提升档案服务的公众形象和服务策略,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技术的使用增强公众参与。社交媒体对于许多学者和档案机构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涉足领域,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公众形象,改善公共关系。重要的是,档案机构已经意识到社交媒体将能带来的发展前景,并且试图跟随社会的发展趋势。
2.2.3 研究述评
综合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对基于社交媒体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停留在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探讨上,还未对其进行在可行性、具体应用模式、结合互联移动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的问题探讨与对策提出。现有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在服务定位上存有一定的迷茫,大部分档案机构的社交媒体平台仍定位在“宣传或展示型”服务功能上,并呈现出明显的行政色彩。各机构平台的日常推送及内容展示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机构事业发展成就、部门职责、专业知识科普、档案工作者、本机构功能以及馆藏资源等方面,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将自身的影响辐射范围进行扩散。当前很多档案机构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在档案服务意识、服务方法、服务平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降低了档案信息服务用户的满意度,还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
档案机构应明确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定位,与已建设好的网络平台如档案网站等,进行档案信息服务的融合与互联。而国外的研究成果中则更多地表现为对档案信息服务传播领域的探讨,几乎还没有出现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成果。而面临的问题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与推广虽然为档案机构的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优势,但是也增加了档案机构安全管理的难度,日常运营的成本,总体上瑕不掩瑜,还要继续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服务。
总的来说,档案机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对现有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注意信息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在档案信息公开的合法范围内,要注意发动社交媒体用户的能动性,加强档案机构与用户间的沟通互动。对于那些一直不在国家综合档案馆收藏范围和传统档案工作者视野内,却能反映重大社会现象的各种载体的档案,将会带来令人惊喜的工作效果[41].在国外,图书馆学方面关于社交媒体的应用研究较档案方面要多一些[42],档案工作部门应该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门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建立更多、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开放式的利用服务,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范围,进行资源丰富[43].
档案信息服务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手段,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提供均等的档案服务和档案公共产品。档案信息服务要始终坚持造福人民、惠及大众的出发点,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增加用户需求重视、提升档案信息资源连通性、完善法律法规管理引导制度、发挥社交媒体平台优势与作用等途径,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历史记忆、资政襄政、文化教育、服务民生和公共消遣等功能。社交媒体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网络民众的日常活跃空间和信息服务获取渠道,将社交媒体加入档案机构的服务推送体系中,能够实现服务双方的沟通与互动,提高档案机构的服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