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科学教育中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2 共793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 言

  一、选题缘由

  在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伴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正式印发和新版《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的补充修订,“学习品质”已然成为教师、家长和专家学者关注的另一个热点。优良的学习品质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取向。

  (一)国内外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视

  早在 1991 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工作小组负责人凯根(Kagan)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了我们所熟知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即身体与动作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学习品质、语言发展、认知与基础知识,“学习品质”作为一个独立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领域得以确立,而后便成为了美国各州制订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入学准备标准(指南)的一个重要领域。截至 2009 年 4 月,在美国 52 个州制定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一共有 27 个州,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州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呈现。

  在它们制定的学习标准中,对学习品质包含的指标按照关键词来进行分类研究,经过资料分析显示,关于学习品质的关键词主要有 39 个,而坚持性(Persistence)、好奇心(curiosity)、主动性(initiative)、创造力(creativity)、问题解决能力(problem-solving)、反思能力(reflection)是所有 39 个关键词中出现频次排在前六位的[1].可见,美国政府及教育界对幼儿学习品质及其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

  美国国内的早期教育理论研究者、实践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及家庭、社区都认为,学习品质是影响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和准备学校学习的关键性因素。

  2012 年 10 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了育儿方面的具体、可操作性建议。《指南》在说明部分的第四点中强调,实施《指南》时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2]

  ” 除此之外,《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中也具体提出了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有关的目标与教育建议,重点指向对幼儿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好奇与兴趣、坚持与注意、主动性、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等方面,自始至终渗透着对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视。

  (二)“办好学前教育”的需要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要“办好学前教育”的新要求。从“重视”到“办好”的改变,不仅仅是字眼上的变化,更是要求上的改变,更加显示出国家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看重,国家必须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以保证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2010 年 7 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2010 年 11 月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要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以上这些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国家必须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使幼儿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而要办好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传授。

  也就是说,既要使幼儿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又能让幼儿学会学习、喜欢学习,这样一来,学前教育就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和思路,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办好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仔细品读《指南》不难发现,其内容中没有要求幼儿认识多少字、阅读多少书,也没有要求幼儿掌握多少音乐技能、美术技能,而是在目标和教育建议中处处渗透着对幼儿好奇心、主动性、创造性、反思性等学习品质的关注和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3]”,是办好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前提。

  (三)幼儿长远发展的需要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李季湄教授在对《指南》做深入解读时指出,学习品质是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4],其中所包含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优秀素质,对幼儿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的增强、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乃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培养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好奇与兴趣、坚持与注意、主动性、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的学习品质,是着眼于幼儿长远发展甚至终身发展的需要:好奇与兴趣关注的是使幼儿对周围新的人、事、物具有求知欲、探索欲,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喜欢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坚持与注意关注的是使幼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并能不懈努力、克服困难直至完成任务;主动性关注的是使幼儿在学习和交往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愿意接受任务、参与任务、认真完成任务;创造与发明关注的是使幼儿使用独特的、首创的表达方式去描绘世界、探索事物、解决问题,带动幼儿联想与想象力的发展;反思与解释关注的是使幼儿具备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已有的信息开展新的任务,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可见,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有效学习的必需,是人格发展的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更易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教育过程注重实践性,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幼儿与生俱来的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由于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不能理解深奥晦涩的科学原理,所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是要培养幼儿的意识,即主动的意识、探索的意识、动手的意识、创造的意识、坚持的意识、反思的意识,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6].相比较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而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更易萌发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环境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主动性、激发幼儿创造发明的欲望,在教师的有效指引下,还能训练幼儿的坚持性与反思能力。所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更易培养幼儿的坚持与注意、好奇与兴趣、主动性、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的学习品质。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育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它能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是对幼儿展开科学教育的直观平台和有效途径。2001 年 7 月份,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正式将“科学”纳入了幼儿园教育内容当中。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不论是在研究体系还是在实施体系方面,都得到了改进。

  综观相关教材、着作、期刊及在各网站的搜索,概括近十年来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STS 教育研究、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科学教育与其他领域渗透及融合的研究[7].

  幼儿园科学领域内的探究式教育重视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旨在解放幼儿的手、脑。在美、英、法这样的发达国家,探究式科学教育也成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大量学者对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内容、实施策略、发展方向等做了论述,在我国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上,探究式科学教育正式被提出并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流方向;STS 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研究,从科学、技术、社会的兼容性、联系性来看待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科学”使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技术”使幼儿在设计与制作中摸索怎样做,“社会”则教会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幸福和成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注意将科学领域与社会性、人文性的知识相联系;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倡导从知识世界向幼儿的生活回归,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教育材料,注重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技能。所以,有许多的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了如何使幼儿园科学教育回归生活、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帮助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等;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课程出现了新变化,即“领域+渗透”新模式,也就是科学教育与其他领域渗透及融合的研究。幼儿园科学教育与健康、语言、社会、艺术四大领域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而应该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共同进步,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合发展。这是大批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

  虽然以“幼儿园科学领域”、“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料库搜索时,会出现大量的有关于幼儿园科学领域内课程、内容、评价、教学准备、教师提问、幼儿主动性等方面的文章,但总结起来都是围绕着上述四个方面来展开研究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