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

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16 共827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5 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在对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一般情况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用联系和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单看市场一方是较为片面的。所以本文试图在上述理论和模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就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供给以及政府宏观支持三个层面继续论证,希望能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在现阶段的困境下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5.1 提高居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认识

  纵观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险种市场,不难发现:其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百姓对商业健康的险种和功能保险了解不够,对商业健康保险险种的职能和效率存在着一定的疑虑。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源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险种设置和市场扩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较晚。另一方面,这一情况的形成也与曾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等这些“制度性医疗保障”有关。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人民在商业保险,特别是在商业健康保险的意识方面,需要由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才能取得效果。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可以依托其自身专业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可以较好且准确地将商业健康保险的概念和效能传递给我国消费者。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宣传优势在于有宣传途径的广泛性、权威性、专一性和引导性,政府可以借助媒体手段对商业保险的概念作用进行传播,让群众对商业保险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我国的消费群体对政府的信任也使得政府宣传更为具体有可信度和官方性。二者协调运转,才能够达到提高居民对商业健康保险认可程度的目的。当然这其中权利的运转和公权力的被寻租是需要加以监管和避免的。

  5.2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对策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作为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发展对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以期能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

  5.2.1 把握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向

  众所周知,是自十七大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国家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这不仅仅是对社会保险而言,同样对于商业健康保险来说无疑使一个有利的信号。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利好发展必须是在社保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的,在新时期,特别是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的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多人、多方、多层、多次的利益博弈阶段。正如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所言:当前我们的社会保障改革不能再一直喊“摸着石头过河”,该到了上岸的时候了。

  而具体而言,十八大之后我国的社会保障的改革到底怎么改革,一时间由于舆论社会和政府的一系列博弈,暂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改革方案。即使如此,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也尽快明确社会保障的新时期改革方向和目标,应当从改革中把握机遇,根据市场需求,加快自身定位和金融保险产品的推出和更新,有利于减少“政策磨损”消耗组织行动力等无谓损失。

  5.2.2 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

  前文的分析中认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起到补充作用,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增长有正面影响。当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体系的目标模式为“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不仅会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还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扩展预留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笔者认为,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障具有补充功能,之所以认为其有补充功能主要是源于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在全国“广覆盖”的现状和居民对自身健康风险的关注度提高的状况,进行消费者的目标市场定位,确定和评估市场规模,在经营管理和保险产品研发中把握正确方向,建立最优的风险和收益投资组合。

  5.2.3 提高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能力

  商业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中应当首先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其应依据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需要制定恰当的产品创新研发策略,调整企业的险种结构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健康保障需求。

  保险产品研发要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需求,克服现阶段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以满足居民的健康保障需求。

  首先,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老年人抚养比的增加对商业健康保费具有正面影响,因此需要设计更多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医疗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减少投保人的年龄限制,尤其是老年人消费者群体中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较高,因此结合市场需求,着重研发适销对路的新险种,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长期医疗保险、失能保险等。

  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考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中的背景风险因素的影响,产品开发者可以将在我国的重大传染病事件中投保人所感染的重大传染病纳入可保范围内,对其医疗卫生支出费用进行额外补偿,对于因重大传染病死亡的被保险人给予身故保险金。另外也可以专门设计关于重大传染病的保险险种,投保者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传染病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投保。

  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设计中要切合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考虑被保险人的利益,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客户,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最终实现公司的良性发展。

  5.2.4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专业化发展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商业健康保险是有别于寿险和财产保险的,商业健康保险是以人的身体和健康为标的物,因此在业务推动,费率厘定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其他保险情况不同。对此,应当对商业健康保险具体情况逐步分析并逐步作为。

  首先,通过专业化的商业保险公司的建立并且实施专业化的商业管理,给出专业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专门的服务质量,这无疑是一个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必备的成功基础。与此同时,商业健康险公司应当组织相当数量的团队进行我国人口健康保险数据的广泛收集,并且在此基础上抓紧编制出适合当前我国国民的国情的疾病表,通过“大数据”概念和商业健康险数据库的有效建立,来切实地解决由于数据缺乏而引致的风险失控问题和保险“漏洞”.

  最后是所有商业保险公司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商业保险理赔,这需要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理赔队伍,队伍建设需要更多具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居民认为商业保险中存在着诸多销售陷阱,销售人员被认为是骗子,靠欺骗和忽悠来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在建设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理赔部门时,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更多时候应该是专业化的“讲道理”而不是暴力化的“拒理赔”.只有如此才能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和核心经营水平,扩大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需求,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业务拓展。

  5.2.5 建立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理赔关系受到第三方医院的影响,在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疗费用支出都与医院有着密切联系,商业健康保险基本上是事后理赔,或者是报销理赔,对于医院对被保险人开出的高额费用难以监控。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可以设立保险定点医院,并且建立医务管理室等对口管理部门。众多商业保险公司只有与医疗机构形成联动且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才能最大化自身收益和有效地规避负外部性投保行为所带来的损失,以期在现有的社会体制下提升自身风险管理和水平。同时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对于推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业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使得两者有效衔接,才能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得整个商业健康保险产业蓬勃发展。

  5.3 优化政府部门职能

  在前文所述中,由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的外部性特别是正外部性才导致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供给不足,需要政府这双有形的手来进行调控,政府职能的作用则主要是针对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法律政策来保障市场的良好运行。

  5.3.1 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手段

  在宏观经济方面,相较其它商业险种而言,当前我国政府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政策优惠度不够。而税收支持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减轻了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税收负担,会促使其增加高质量商业健康产品的供给。笔者以为,应在商业健康保险的供和需这两方面加大税收支持。现阶段在供给方面,制度供给的优势有待提高,而在消费者需求方面,政府部门应当通过税收优惠减少消费者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成本。政府也可以采用向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的方式,在社会保障双规制的并轨改革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具有现实意义。

  5.3.2 优化法治环境

  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发展在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的市场中是不能实现的。而当前我国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亟待提升和优化。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特别是立法和调理的约束和规范需要详细制定并尽快出台。与此同时,注重加强商业保险市场行为的监管,明确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准入规则、清晰相关保险业务的经营规则和市场的监督处罚措施,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的商业诈骗行为规定明确的处罚,增加违法成本,当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发现违法成本过高时,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必然会减少。因此促使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持续优化其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 1 ] 朱明来 , 奎潮 . 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J]. 保险研究 ,2009(1):70-76.

  [2] Mushkin S. J., Health as an Invest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 1962, Vol. 70.

  [3] Michael Grossman,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8, 1972.

  [4] Arrow, K. J.,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J], American Economy Review, 1963.

  [5] Pauly Mark V., The Economics of Moral Hazard: Commen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8, 1968, 531-537.

  [6] Robert G. Evans., Supplier-induced Demand;Som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J],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1974.

  [7] Patricia A. Butler, Protecting Consumers in an Evolving Health [M], Insurance Market,NCQA, 2006.

  [8] M. Susan Marquis , Stephen H. Long., Worker demand for health insurance in then on-group market [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4 (1995) 47-63.

  [9] Bengt Liljas., The demand for health with uncertainty and insurance [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98. 153–170.

  [10] Alan C. Monheit, Jessica Primoff Vistnes., The demand for dependent health insurance:How important is the cost of family coverage? [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4 (2005)1108–1131.

  [11] H. Holly WANG, Robert ROSENMAN, Perceived need and actual demand for health insurance among rural Chinese residents[J],China Economic Review, 18 (2007) 373–388.

  [12] Wenan Fei, Harris Schlesinger. Precautionary Insurance Demand with State-Dependent Background Risk[J],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75( 2008)。

  [13] Hong LIU , Song GAO, John A. RIZZO,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and the demand for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in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2 (2011)28–41.

  [14] Petra Steinorth, Impact of health savings accounts on precautionary savings, demand for health insurance and prevention effort [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30 (2011) 458–465.

  [15] Alan B. Krueger, Ilyana Kuziemko, The demand for health insurance among uninsured Americans: Results of a survey experi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32 (2013) 780– 793.

  [16] 王珺,高峰。 中国健康险市场逆向选择和正向选择并存现象的研究[J]. 金融研究,2008(11):160-170.

  [17] 王珺,高峰,冷慧卿。 健康险市场道德风险的检验[J]. 管理世界, 2010(06)。

  [18] 王慧。 我国健康保险产业链研究[J]. 保险研究, 2009.(09):63-71.

  [19] 沈新荣。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J]. 保险研究, 2008(09)。

  [20] 朱铭来,丁继红。 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2)。

  [21] 顾昕。 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中的定位[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06):52-59.

  [22] 雒庆举。 医疗保险市场中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定位[J]. 保险研究, 2010(02):111-116.

  [23] 赵斌,董晓波,麻晓卯。 新医改框架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策略探讨-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J]. 保险研究, 2011(02):74-83.

  [24] 锁凌燕,完颜瑞云。 国际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与医疗体系绩效研究[J]. 保险研究, 2013(02):61-68.

  [25] 陈肖哲,冯玉梅。 我国健康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济南金融, 2007(12)。

  [26] 徐美芳。 中国健康保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 2007(05)。

  [ 27 ] 王向楠 . 社会医疗保险、市场结构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J]. 保险研究 ,2011(07):35-41.

  [28] 孙蓉,王向楠。 我国寿险需求和健康险需求影响因素的比较[C]. 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 2011(理论卷)。 上海: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2011.107-115.

  [29] 王晓全,孙祁祥。 背景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 2011(03):108-114.

  [30] 彭晓博,孙祁祥。 中国农民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保险研究,2012(10):39-46.

  [31] 高鸿业等。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

  [32] 谢祁宏。 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1.

  [33] 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 动机与人格[M]. 华夏出版社, 1987:47.

  [34] 张卓。 浅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矛盾性[J]. 经济导刊, 2012(06):64-65.

  [35] 刘娜。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36] 中国保监会网站

  [37] 进入”十二五“ 健康保险市场将有较大发展[N]. 《中国保险报》, 2011.1.11

  [38] 张卓。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研究[D]. 辽宁大学,2012.

  [39] 施建祥,李美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制度的调查分析-以嘉兴市为例[J]. 浙江金融, 2011(03):66-69.

  [40] 闫萍。中国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年。

  [41] 何兴强,史卫,周开国。 背景风险与居民风险金融资产投资[J] .经济研究, 2009(12)。

  [42] 王晓全,邓颖璐。存在背景风险下的保险需求-来自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C]. 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 CCISSR 论坛文集。 北京:第二届”北大 CCISSR(赛瑟)论坛“,2005.198-212.

  [43] 张春海。 财产保险产品市场需求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2010.

  [44] 李琼。 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北京、上海三地的比较[J]. 南方金融,2009.

  [45] 和静静。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供需矛盾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09.

  [46] 朱伟忠。 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定位和政策思考[J]. 南方金融,2012(09)。

  [47] 郝珺。 北京市基本医保引入商保管理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

  [48] 张连勤。青岛市人身保险市场需求实证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2008.

  [49] 庹国桂,王德宝。 新医改下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契机[J]. 中国保险, 2009(06)。

  [50] 张仲芳。 促进医药卫生改革的税收政策研究[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03)。

  [51] 赵鹏。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研究[C]. 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

  [52] 刘轶楠。 财产保险需求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3] 于晓娜。 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陈滔,谢洋。 影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内因及其对策[J]. 保险研究, 2008(11) :52-55.

  [54] 顾昕。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 保险研究, 2009(11):26-33.

  [55] 试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疗费用增长的有效控制。

    [56] 陈晓峰。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潜力影响分析[J]. 保险研究,2010 (01):96-99.

  [57] 陈弘。 专业化经营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必然[J]. 中国保险, 2011(09:)19-20.

  [58] 冯鹏程,刘青。 商业健康保险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上海保险, 2010(07):14-16.

  [59] 梁涛。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金融, 2010(15):9-41.

  [60] 王晓節。 新医改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分析[J]. 市场论坛, 2010(07)。

  [61] 万敏。 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7):181-182.

  [62] 王莹莹。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12-15.

  [63] 王心果。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商业文化, 2007(09)。

  [64] 徐梦。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研究[J]. 理论前沿, 2009(07):12-14.

  [65] 阎 建 军 . 进 一 步 发 挥 商 业 健 康 保 险 在 我 国 医 改 中 的 作 用 [J]. 中 国 金 融 ,2010(15):41-42.

  [66] 张玲玉,薛罡。 德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启示[J]. 上海保险, 2009(12):57-59.

  [67] 张遥, 张淑玲。 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经验借鉴[J]. 保险研究, 2010(02):124-127.

  [68] 赵肖 , 陈滔 . 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发展方向 [J]. 卫生经济研究 ,2010(07):34-38.

  [69] 王璐。 我国健康保险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 2009(01)

  [70] 魏华林,李文娟。 中部三城市健康保险需求调研[J]. 中国保险。 2007(05)。

  [71] 田国强,”经济机制理论:信息效率与激励机制设计“,《经济学(季刊)》[M],2003年第 2 卷第 2 期 P271-308.

  [7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4

  [73]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三版)》[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74] 王弟海,《宏观经济学数理模型基础》[M],格致出版社,2011.

  [75] 哈尔·范里安,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M],上海三联书店,2012

  [76] 王志凯,《比较福利经济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7] 许莉,《非对称信息与保险交易行为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78] 陈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第二版)[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10

  [79] 乔治斯·迪翁,斯科特·哈林顿著王国军等译《保险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0] Fuchs ,Victor, Economic Aspects of Health, Chicago: Chicago press, 1982.

  [81] Fuchs, Victor R., The Future of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0,19 (2): pp.141-157.

  [82] Groves, T., Incentives in teams,Econometrical[J],1973,617-632.

  [83] Clarke E., Multipart Pricing of Public Goods, Public Choice[J],1971,19-33.Barro R.J.,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5): 103-125.
 

  致 谢

  我在中国海洋大学度过了两年非常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在这两年里我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成长了很多。在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对所有在我研究生生活中给予我关心和支持的人表示真心的感谢。

  本文能够完成,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游桂云教授,在论文初期的选题、资料的规整、思路的调整和论文框架的规划中,游老师都参与其中,给予认真专业的指导。游老师学识渊博,对学生和自己都严格要求,她不断追求学术上进步的精神也时刻地鼓舞着我们去不断完善自己。在研究生日常学习和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游老师给予了我许多有益的建议,她的指导使我在论文写作中深受启发,开拓了思路。在后期的多次论文修改中,游老师非常认真的为我们提出建议,对我们的问题非常耐心,游老师的认真负责让我们深受感动。在此由衷的感谢游老师对我们的热心付出。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在研究生学习的两年内,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当我迷茫时,是他们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由衷得向他们表达感恩之情。

  再次,我还要感谢在研究生生涯中向我传授知识以及参与学教育管理的各位老师,感谢与我一起努力学习的各位同学,在你们的陪伴中我度过了两年美好的校园时光,是你们给了我许多支持和帮助,你们对我的论文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和看法。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的审阅和参加我论文答辩的老师,予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你们!

  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永远健康、平安幸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保险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