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沈阳市高校工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528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沈阳市高校工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沈阳市高校工会建设现状

  (一)沈阳市高校工会概况

  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三省偏南部地区,是辽宁省的省会所在地。同时,沈阳市也是辽宁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和交通中心,更是全国着名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高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浓厚底蕴,调查的 24 所高校,有国家"211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院校、有综合型大学、有地方院校。沈阳高校具有独特的优势:种类齐全、结构完整及高校产业相结合。在沈阳,高校涵盖了文理科,体育、艺术与军事院校。同时,在沈阳市诸多高校中,不仅包括了许多应用型、研究型的普通高校,同时也包括很多实力不俗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院校。为上促进高校与产业的结合,沈阳市各个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沈阳市各产业发展需求的对应度较好,都有创新平台直接服务。

  沈阳市总工会成立于 1945 年 9 月,是沈阳市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和代表机关,是沈阳市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沈阳市 24 所直属高校工会作为中国工会中的一个特殊产业工会,隶属于沈阳市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目前,沈阳市 24所高校共有职工 34150 余人,工会会员 36868 余人,专职工会干部 124 人,兼职工会干部 800 余人。由此看来,高校教职工是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沈阳市高等院校的发展。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广大教职工组成的群众组织,是高校联系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

  近年来,高校工会系统在上级工会和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在行政和广大教职工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认真履行高校工会的四项职能,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始终围绕为广大教职工服务,服务保障广大教职工利益的大局,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教职工,使他们饱含热情地投身到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来,为高校工会工作取得显着的成就做出贡献。

  (二)沈阳市高校工会建设的成绩

  1、工会组织构架设置

  沈阳市高校工会是学校党委下的一个机关职能部门,从图 3.1 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工会的机构设置情况,根据各高等院校的人数和工会干部数量不同,其职能的分工也略有不同。比如:一些高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下设在工会委员会;有些工会委员会会根据委员的人数设置更多的分机构。

  

  2、工会队伍建设

  目前,就沈阳高校工会队伍建设总体状况来说,可以分为二:

  一是领导结构。据调研分析,高校工会主席多数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或者纪检干部兼任,常务工作主要由常务副主席主持,都是通过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随着高等院校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工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学校为工会配备了年轻的领导,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工会的活力。

  二是干部结构。工会干部主要分为专职和兼职。根据全总《关于高等学校工会干部配备和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按不低于职工人数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备专职工会干部。从调查结果来看,根据各高等院校的机构设置,专职的工会干部有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工会的兼职干部一般由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二级分工会、机关分会等分管工会的委员兼任。

  3、工会职能作用的发挥

  工会职能的发挥笔者主要从民主管理、校园文化、师德师风、人文关怀四个方面进行工作现状的分析。

  (1)民主管理。"双代会"即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简称"双代会")。自《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于 1985 年 1 月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后,经过多年的运行,目前大部分学校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第一,学校层面。各高校采用两会合开的形式,五年换届一次,每年开一次教代会。教代会成为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

  很多学校在此基础上设置了提案、民主管理、"三育人"专门委员会等,为休会期间提供更好的保障。此外,在教代会休会期间,工会还成立了教代会代表团联席会议,主要解决学校临时遇到但又必须由教代会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作用。第二,基层层面。就目前沈阳市高校而言,虽然关于二级教代会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受到学校制度建设的制约,二级教代会工作良莠不齐,有的学校达到 100%全覆盖,有的学校仅在部分二级学院开展,对于二级教代会、"教工小家"的建设还不完善。第三,校务公开。目前,各大高校都以校务公开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

  校务公开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已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实施、职能部门各尽其职,教代会代表和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民主管理工作格局。很多高校把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建设的重大决策,教职工养老、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障基本缴纳情况,高校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高校改革方案,教师岗位的聘任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教职工提薪晋级、工资奖金分配、奖惩与福利等状况都通过定期如教代会、不定期如公开栏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布。

  (2)校园文化。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调研过程中,高校工会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做到经常化和常态化。工会能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和协会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如广播操、健步走、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学校社团、协会开展的瑜伽、摄影、诗画等休闲娱乐的活动,深受广大教职工喜爱;女教职工结合学校特色还创办了诸如女子插花协会、女教授协会等;同时,结合沈阳市教科文卫体工会的活动,还开展了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竞赛活动。此外,工会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健康讲座、理财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当中来,提升了学校凝聚力。

  (3)师德师风。高校工会把高素质教职工教育与培养纳入到了主要责任之中,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思想教育讲座和科学论坛从思想道德和科学研究上对教职工进行培养教育。同时,高校工会坚持以评选"三育人"先进典型为核心,通过培育、挖掘,评选和推荐,各校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这些先进典型在实际工作中引领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激励了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和建设建功立业的意识。同时,高校工会加大了宣传的作用,利用职工报、校园网站等方式,宣传、号召向先进典型学习,在校园内形成学习典型、争当典型、赶超典型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群众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热情。除此外,高校工会注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岗位练兵"等形式,积极搭建平台,这些举措一方面增进了广大教职工之间的相互合作,另一方面增进了教职工自信心,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4)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抓好送温暖工程,把工会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及时送到教职工心坎上,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是高校工会的职责所在。调研结果来看,人文关怀主要从帮扶解困入手,这也是多年来,高校工会工作的亮点。福利方面,大部分学校坚持每年为教职工组织定期体检,如有的学校还改革了采用了"菜单式"体检方式,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欢迎;一些学校工会还为教职工开展了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同时,为特殊群体的女教职工的"安康保险"也是沈阳市各高校工会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另外,教师节慰问、劳模慰问活动,让教职工亲身体会到工会的温暖。这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了教职工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困方面,各高校工会结合本单位的自身状况制定帮困制度,坚持"五必访"工作,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坚持为教职工当"红娘",解决了青年的婚姻状况。

  二、沈阳市高校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沈阳市高校工会的现状的分析和了解,我们可以看出,沈阳市高校工会做了大量显着的工作,然而,随着高等学校体制的改革,高校工会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一)对工会重要性认识不够

  据调研走访,笔者发现沈阳市高校工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高校领导、行政部门、教职工对工会工作不够重视。部分高校领导在学校建设中主张抓教学和科研,往往忽视了民主管理,还有的领导认为工会部门就是"发福利"、"搞活动"的组织,民主管理是学校党委的工作,与工会工作毫无相关,忽视了工会的政治性和群众性特性,这都是对高校工会认识的误解。一些学校虽然意识到民主建设,但流于形式,如教代会内容空泛,不能解决教职工实际存在问题。

  对于广大教职工来说,大学教师的工作属于弹性制,他们主要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加上高校工会功能的弱化,广大教职工认为民主管理、监督由学校党政领导直接做主,与自己关系不大,工会工作只是虚职,在一些利益面前,可能由于工会分配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有些教职工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因而对工会产生严重偏见[21].

  (二)工会内部组织结构薄弱

  随着高等院校各项事业的不断推进,教职工队伍越来越壮大,人员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工会的工作也越来越细致复杂。一些学校没有按照工会干部配备标准,存在着工会干部配备不足、稳定性差、人员老化等的问题。

  第一,干部年龄老化。一部分高校工会人员平均年龄在 45 岁以上,其余部分高校工会人员平均年龄在 40 岁以上。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各大工会的主要领导往往有年纪偏大或者退休人员担任,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往往凭借原有的经验办事,虽然他们的经验丰富,但是也由于年龄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创新性不足。

  同时,因为领导在位时间的限制,导致工会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每个领导有自己的风格和措施,对于一些好的措施很难长期的维持和完善。此外,工会的年轻干部较少,且流动性较大,使得新思路、新想法难以萌生和开花。很多学校的工会人员平均年龄超过 45 岁,一些学校甚至把将要退休的老领导安置在工会养老,这些人员虽然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但由于年纪的问题缺乏创新意识。

  第二,干部配备不足。部分学校在工会干部配备上非常薄弱,如 2000 余名教职工,仅 2-3 名专职工会干部,造成工会工作有心无力,难以应付越来越细致复杂的工作;另外,二级分会的工会干部都是兼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全力以赴做好工会工作,在建设二级教代会、"教工小家"中存在偷懒的思想。还有,二级分会的工会经费不足,导致有思想却不能实现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三)教代会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相关制度已经颁布了近 30 年,由原来 1985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发展到 2012 年颁布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在制度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但现行的毕竟还是规定,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和高度,在对教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工会就显得没有底气,缺少法律支撑,因此,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显得很被动[22].因为缺少法律的约束,所以很多的工会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得到执行。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健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推动工会建设上已经明显的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且随着工会的发展,暴露出更多的新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现行的制度没有具体的改善措施和操作规程,因此严重制约了工会的建设。

  另外,高校工会对教职工的维权工作仅局限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或者小利益等层面上,更多的忽视了本单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及时公开、各项津贴与奖金的是否平均分配等会直接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各项合法权利和利益的维护[23].同时维权的手段不强硬,对一些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的行为,只是简简单单地予以批评和制止,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并没有真正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履职维权难度大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及办学规模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的用工方式日益多元化,目前来看,高校存在以下劳动关系: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劳务派遣、临时工,这些复杂的群体,分布在各个工作岗位,如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产业人员等,由于岗位、职业、地位与作用的不同,他们的利益也不同。

  工会所处在学校的地位不高,一些学校的工会主席是党政副职兼任,他们想问题的角度,都是自上而下的,并不代表工会;而常务主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校中层干部,受党委的领导,根本没有话语权,更缺乏了维护教职工的权益,维权难度加大。此外,目前高等院校在学校的发展中,必然会涉及到具体利益,如工资与绩效工资的分配,往往差距很大由于工会代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因此在工会的维护工作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何去维护、怎样维护好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成为当前高校工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五)工会自身建设不足

  在工会自身建设不足的问题上,主要体现在包括三个方面:队伍、制度和理论思想等建设。

  第一,在工会理论研究和思想认识方面,目前,高校并且以"服务、维护、组织、引导"为指导方针,并且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大局,深刻的意识到维权的重要性,这是在意识上的加强[24].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譬如对"维权"的理解较为宽泛,重点很不突出,虽然维权是新时代下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往往还是用旧的观念去理解维权、执行维权工作。

  第二,在工会制度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比如缺乏既稳定又有效的工会工作机制,工会的大小事务,都有工会领导亲力亲为,从制定政策到活动实施,他们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会的发展,更使得了工会运作的模式成为集权制,因此导致在制度制定上具有不全面性,在执行上制度很难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和活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