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
1.针对省级示范优质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的对比分析发现的问题
综合上述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我们不难看出, 参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的普通高中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性开发工作,其共性在于:强调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强调通过实践体验、科研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发现、研究与创造能力;强调通过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引领学生积极拓展知识、主动探究和积极创造,不断提升包括自身研究性学习能力、核心技能、创新能力和领导力在内的综合素质,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为个体终身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
(1)对于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存在认识不统一,认同集中度不高,但仍然可以看出最凸显的是三个层面的代表:一是以清华附中、上海中学为代表的强化对必修和限选教材的整合、压缩、延展、补充,实现前沿、实践、应用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培养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域性校本化开发创新教育课程。说明部分学校在课程内容改造上革新力度较大,课程开发的校内外师资队伍整合能力较强、评估机制相对较为完善;二是以天津实验中学、青岛二中为代表的国家课程与综合类模块化校本课程体系,强化对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注重提升学科思维能力和育人价值,同时大力独立开发人文、社科、工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校本课程,旨在严格贯彻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实现学科教学与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统一,同样是一种较好的课程开发途径;三是以西安高新一中为代表的国家课程与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构成,明显存在课程理念滞后,难以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对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仍停留在综合实践活动层面。
(2)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既存在基于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性、能力提升性校本课程开发,如奥赛课程、特长类课程。说明部分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教育观念传统化、功利化、片面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和质量;也存在完全基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所谓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块式或课程群的开发,如人文素养类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等。说明基于创新人才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可以在普通高中得到实现,而且要以校内教育资源为主,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来针对性地系统开发。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过早地将大学的专业课程引入普通高中未必是普通高中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相反从激趣的角度加强相关专业领域通识性教育的拓展引领和科技前沿性体验探究平台的搭建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既存在把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的实施对象局限在部分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科拔尖学生身上,说明部分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层次性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系认识不足,导致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模式,客观上势必加剧教育的不公平;也存在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和提升学习能力,在思维品质、人格健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认同率都很低,说明当前普通高中对创新型人才的特质和创新素质结构非常不明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模糊不清的;三是把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简单等同,甚至出现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满足学生升学教育需要简单等同,这两种观点均说明目前部分普通高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存在传统化、浅层次、片面化的误区,进而带来严重的课程开发导向问题,客观上不利于大面积宽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培养,更不利于创新教育实践的广泛深入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那种把校本课程开发当成副业、把应对高考当成主业、把创新型人才培养当成点缀的应试教育思想作怪,还没有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战略意义。以上参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项目的普通高中在实践中取得的共性成果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也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考方向。
2.针对某市普通高中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调查发现的问题
(1)对校本课程的认知: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教师改编教材占 41%,认为是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的课程占 25%,认为是指学校独立开发的课程占 20%.而对校本课程体系认识调查结果是,把校本课程看成是国家课程外的兴趣类课程的高达 49%,把校本课程看成是国家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的占 31%.在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们认为对学生主要是开阔视野(占 33%)、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占 30%)。对教师来说高达 60%认为可以促进专业发展;对学校来说,主要的四种观点相对比较均衡存在,包括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提高升学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目前一线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乃至误区。
(2)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解
创新型人才特质调查数据表明,近二成的人认为是爱专研、善思考、较强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管理者在是否赞同创新型人才培养上,赞同率只有 34%,说不清的占 31%,明确不赞同的达 19%;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最大的阻力来源上,认为是课时不够的占 25%,教师能力开发不足问题占 19%,而认为缺乏专家指导的 15%.
(3)对校本课题研究的参与、成效
创新型人才培养调查数据表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参加了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不参与的只有不足 25%,但老师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的转化成效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机制
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机制上,绝大多数学校相关组织机构都有领导小组和责任部门,且有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但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学分管理。
(5)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困难
调查表明:尽管教师和管理者的调查结果存在差异性,但就主要困难而言都主要集中在课时不够、教师开发能力不足和缺乏专家指导上。
总之,某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但基本上缺乏规范性的相关管理与评价制度,且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包括开发总量、质量和实施数量方面。在校本课程开发绝大多数是以激趣拓展的介绍类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类隐性课程及综合实践类活动课程为主,校本课程缺乏系统性规划和针对性开发,客观上存在以学科拓展提升和特长生培养为名的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甚至在个别学校出现校本课程开发只有方案、目录而没有开发成果、课程安排,几乎成了摆设。 究其原因来说,根本上是因为目前某市普通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创新教育意识普遍滞后,导致基层学校在高考指挥棒的约束下,面对有限的课时和必须满足必修课、必选模块开足课时所产生的矛盾,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难以适从。同时也存在缺乏课程专家参与指导、教师个体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的客观现实。而针对某市 1 所优质高中和 1 所非优质高中两位校级干部的访谈调查所透露出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印证产生问题的原因。详见访谈实录一。
访谈实录一:
访谈对象:Q 市某优质高中校级干部。
问:结合贵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谈谈您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和困难?
答:主要有这么六个方面:一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认识不到位。既然强调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到底是教师?课程专家?还是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地位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是仅仅为满足学生兴趣吗?二是师资严重缺乏。校本课程的开发本应是学校自主开发,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课程专家、重点学校、骨干教师搞联合开发。然后以“类”推出,供所在区域的学校选择使用。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赋有本校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三是多数学校现有设施场地无法满足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经费投入,硬件建设不到位;四是高考升学压力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制约。校本课程的社会资源由学校联系困难太多,社会上各种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适应课改的需要,尤其是各个学校自己整合当地资源牵扯精力太多,而且不系统、不全面;五是实施新课改方案,应建立由教科研部门牵头的指导、督导校本课程建设的课程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按课改精神健康有序的发展。六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所占比例多少带来的课时等“各种矛盾”,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议校本课程的设置应重点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校本课程比例,相应减少高中阶段校本课程的课时比例。
访谈实录二:
访谈对象--Q 市一所非优质高中校级干部。
问:请您谈谈贵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答:从课程化、规范化、系列化的层面看,学校的校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校本课程的课程地位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部分老师、部分管理部门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校本课程的地位认识不足,把开设校本课程看作临时性任务,看作对高考学科的补充和点缀。从学校干部到教师都要加强学习,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开设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知识视野和教学经验有所欠缺,所开发的学校课程规范化程度较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不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学效果一般 .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就会降低;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面不够广。由于思想认识上和考试制度的制约,教师开发学校课程的积极性和精力都远远不够,因此开发的学校课程往往面较窄,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同时,结合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调查发现,当前某市普通高中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系统性障碍问题,既有对创新型人才认识误区的问题,也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更有对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观念滞后问题,甚至对普通高中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探索,也就难以避免在新课改的进程中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更难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新要求,也许这将成为今后一段很长时期内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大障碍。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