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创新型人才和校本课程概念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476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创新与创新型人才

  1.关于创新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概念较早是经济学家熊彼特在 1912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的。熊彼特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任何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5].后来,由于社会各方都面临着使用新方法、新举措来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学者们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的认识,产生了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等诸多概念。其中代表性定义有:

  (1)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发现潜在的需要开始,经历新事物的技术可行性阶段的试验,到新事物的广泛应用为止。创新之所以被描述为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是因为它产生了某种新的事物。

  (2)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

  (3)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

  (4)创新是指新事物本身,具体说是指被相关使用部门认定的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新的制造物。

  (5)“创新是新的思想到行动”(艾米顿)。“创新是思想历险”(怀特海)。“创新是综合”(日本学者)。“异质的综合是创新”(沈铭贤研究员)。

  (6)创新:就是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事物[7];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将从广义上把“创新”界定为:为实现一定目的,人们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能动地指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发现、新认识、新思路和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活动,包括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

  创新在本质上是创造超越前人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它具有求异性、综合性、创造性特点。

  2.关于创新能力

  西方心理学通常用意义相近但略有区别的Ability和Capacity两个词来表示能力。Ability 指做某种事或完成某项活动的已有的学会的心理能力;Capacity 是指个体具有的潜能和能量。我们日常所说的能力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等)和特殊能力(包括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可以分为模仿力和创造力(包括发现新规律、新规则、新方法,形成新技能、新方案,找到新途径,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可划分为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虽有不同,但基本上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张宝臣、李燕、张鹏等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二是安江英、田慧云等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既有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也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三是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这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创新能力的内涵基本解释清楚[8].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不断提供具有自我实现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规则、新技能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层次性和多元性,既包括在纵向上呈现不同层级的创新能力,如: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发现能力、组合优化能力、革新改进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等,又包括在横向上分属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创新能力,如:思想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等。

  3.关于创新型人才

  目前关于“创新型人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在教育领域一般指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方面潜能的人才;在经济领域一般指能够凭借自身知识、经验与能力等,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给企业带来收益、发展动力与活力的人;在科研领域一般指能够进行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的有充足知识、智慧、技能的人。创新理论学家朗加明在《创新的奥秘》一书中指出,创新人才是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意识,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对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何克抗认为,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李维平则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有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兴趣浓厚、观察敏锐、坚忍不拔等基本素质。刘泽雨和董金明主编的《创新素质教育论》中认为创新素质的三个维度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虽然大家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不尽一致,但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即都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笔者更为赞同的是在上海市启动的“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中,关于高中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指标所指出的那样,即创新素质由两个一级指标构成:创新人格与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能力也包含三个二级措标: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知识。

  结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创新知识技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创新个性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人。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多元化和层次性的。从创新点来看,可分为思维创新型、理念创新型、知识创新型、技能创新型、技术创新型;从创新领域看,可分为实践创新型、理论创新型,也可分为管理型、技术型、创业型;从创新成果看,可分为改进型、革新型、发明型;从创新主体的个性看,可分为经验累积型、兴趣驱动型、价值追求型等等。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