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绘本的意义生成及其基本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1 共331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绘本的意义生成及其基本特征

  一、绘本的意义生成

  (一)绘本定义

  绘本,英文名为“picture book”或者“picture story book”,所以它又称之为图画书。绘本指“用相对较少的文字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但每页都有图画的薄册书”.它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

  关于绘本的定义,要清楚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图”和“文”两者之间的关系。彭戴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说绘本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②这个定义告诉我们绘本中的“图”并不是“文”的附属品,它和和“文” 一样,对故事进行叙述,也是整个故事的主角和灵魂。第二个方面:绘本与插图书的区别。日本绘本专家松居直先生做了一个很形象的解释:“假如以数学式来写图画书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图=有插画的书,文X图=图画书。”③由此可见,插图书,是图画辅助文字叙述,去掉插图并不影响故事,且图画之间不具有连贯性;而图画书图与文并重,在叙述故事时相互交织,共同创造故事。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定义绘本中的“图”和“文”.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不为对方的点缀。在叙述故事时“图”和“文”相互交织,共同创造故事。本文中所提到的“绘本”是以儿童为本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具有儿童认知特点的读物,它们更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

  (二)绘本溯源
  
  1658年,捷克的着名教育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世界图绘》,它是一本着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这本书开创了由图画传授知识和语言的先例,它被公认为是绘本的雏形。

  18世纪,西方逐渐认识到了儿童的重要性。在英国出现了世界第一家童书专卖店。出售儿童喜欢的诗歌、童瑶、小说等。这些书商会邀请一些插画家给书插画,童书的内容增加了插画更显生动、形象,更具有审美性。

  到了 19世纪,随着教育的大解放,涌现了很多儿童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

  儿童理论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出版业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绘本。

  这些作品重视生活的本质,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当时还出现了三位绘本先驱:凯格。格林那威、伦道夫。凯迪克和沃尔特。克雷恩,其中,被称为“现代绘本之父”的伦道夫。凯迪克虽然只活了短短40年,却创作了 16本经典的绘本,构筑了现代绘本的基础。

  20世纪是绘本发展的兴盛时期,此时的绘本具有浪漫温情、多姿多彩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逐渐上升,儿童的权利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伴随着这一趋势,绘本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逐渐繁荣。1902年英国的比利克斯。波特创作的《兔子彼得的故事》和1907年英国阿顿。瑞克汉的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是现代绘本的开始。它们以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不失优雅的画风吸引着无数的小读者。20世纪下半叶的绘本创作也日渐成熟起来,更加注意以儿童为中心,更加注重绘本本身的审美情趣和意蕴。

  绘本在我们中国大陆的历史并不长。19世纪,在我们国家诞生了 “连环画”,也叫“小人书”.乃至20世纪30年代初,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和着名画家丰子惜两位先生共同合作,为儿童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文》,这些都是我国绘本的萌芽。

  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到了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绘本在总结自己之前经验的同时,有些画家把中国传统的寓言、神话故事、传说等都改编成了绘本,这为中国原创绘本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西方和日本的绘本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儿童作家和理论家也参与到绘本的创作中,我们国家也出现了大量原创的绘本,如台湾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方素珍所着《我有友情要出租》、《祝你生日快乐》;大陆余丽琼、朱成梁所着《团圆》等优秀绘本也不断涌现。

  绘本也成了我们国家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读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重视绘本阅读。

  二、绘本的基本特征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儿童文学不可缺少的特点,绘本以其独特的趣味性,以其难得的童真童趣吸引着孩子们。

  首先,绘本这种图与文相互结合讲故事的形式对于儿童来说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自于:1、绘本中的图不但精致,富有美感,图与图之间还有连贯性。这样,儿童在读绘本时,即使不读文字也能通过图画看懂故事,易于接受;同时,图提示着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悬念、节奏、气氛等,这些因素都吸引着儿童自觉往后翻页,这样,缩短了书籍与儿童之间的距离。2、故事中图与文之间的差异构成绘本这一独特儿童文学形式的最主要的趣味。“文字不容易传达物体的外观信息,而图画却轻易能做到。即使一段文字完整描述了一张面孔或一幅场景,但这种描写多半侧重于特定细节的隐含意义,而非简单的漫画式模仿,后者更便于传达整体的视觉观感。图画书提供的主要乐趣在于,读者能够感受到插画家如何利用了文字与图画之间的这些差异。”同时本书作者还举了例,如“玛格。塞蒙克(Margot Zemach)的《杰克和宝贝儿上天堂》(Jack andHoneybunch Go to Heaven) 一书的文本写道‘到处都是天使。’而图画揭示了文字没有说出的内容:画中的天使都是非裔美国人,他们身上穿着20世纪30年代那种闪闪发亮的服装;而天堂则画成了夜总会的模样,里面全是喜气洋洋的爵士乐手。这些画面与传统观念对‘天堂’的想象截然不同,极大地改变了故事的意义。” 3、绘本创作的材料和技法的多样性同样吸引着儿童。绘本中有剪贴画,有写实摄影照片的剪辑、有铅笔画、油画等等,这些都增加了绘本的乐趣,增强了孩子由此而发的探索的欲望。

  其次,绘本内容取材丰富,对儿童生活的关照更能让儿童在阅读绘本时乐在其中。绘本在内容的取材上也呈现出了多样性。有从经典童话中取材的绘本,如《三只小猪》;有从民间故事、传说、童摇中取材的绘本,如取材于美国民间童摇的《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媚》;有从自然科学中取材绘成科学绘本的,如数学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有的绘本关注自己身边的亲人,如《我爸爸》《我妈妈》;有的绘本作者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中发现题材,如搞笑的《愁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还有些绘本取材于儿童成长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如关于生命主题的《长大做个好爷爷》、《一片树叶落下来》,关于亲情主题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关于友情主题的《我有友情要出租》等,非常广泛。

  (二)传达性

  “图画书绘画的传达性,就是指用绘画来表达、描述事物的特征,却融涵着一种内在独特的文学性。这就像电视电影创作在影视的视觉传达中体现着文学的语言的表述一样。图画书也是一种视觉艺术,绘画传达性是图画书最具实质性的特征。”②第一,绘本中图画的传达是一种视觉的传达。儿童文学原应是诉诸儿童听觉的一种文学语言的传达。绘本却把儿童听觉的传达全部或大部分转化成视觉的传达。于是,在这些图文并茂的绘本里,图画和文字有机结合,共同叙述故事,可听可视,充分吸引着儿童。不过,绘本中的图画作为视觉传达的艺术,不可取代。虽然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传达图画的意图,可代替不了图画自身的传达效果。

  第二,绘本的传达性体现在它具有从头至尾的整体感。一本优质的绘本,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绘本中的每一幅图,我们都可以把它当做这乐曲中的一个音符,而不能简单地孤立地去设计他们,他们有很强的整体感。绘本的制作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作为一个整体的、连续的文学作品来传达。

  第三,绘本的传达性还体现在绘本具有动态感。优质的绘本不但注重完整的结构、连续的情节,还能有着浓淡相宜、动静变化的节奏;它的每一幅图有个性,有力度。通过对细节描绘,使人物有表情、动作感。

  (三)欣赏性

  绘本中的文字精炼如诗,绘本中图画始终遵循美的法则,这让绘本具备欣赏性。特别是绘本中的图画,它的构思、情境、版面、色调、形状、线条、印刷配合等各种创作要素无一不透露出美,带给孩子美的感受。孩子们读着读着这些绘本,跟着作者,随着书中的角色在幻想和现实中不断穿梭,不断大胆想象、不断发现惊喜、不断收获快乐,不断地受着美的熏陶。

  绘本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它有黑白画、彩色画、摄影组合、有线画、喷画、水墨画、贴画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它有超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民族风格等各种艺术风格。如此,给孩子们呈现出各种美,丰富了儿童的视觉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审美力。所以,绘本具有欣赏性,绘本打开了儿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幵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