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城镇化进程中应对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思路、原则及建议
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城镇化规模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出在带来收入增加、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使得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幅下降,极大地影响大到了中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吉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带动中国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如何在保障城镇化平稳顺利进行的同时,解决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吉林省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1 应对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思路及原则
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在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现实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不能苛责城镇化因噎废食或全面开放人口政策饮鸩止渴。相反因从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全局考虑,根据国家人口战略目标制定确实的农村就业人口目标、确定解决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原则。
6.1.1 应对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思路
从目前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状态和经济发展情况上看,农村就业人口“未富先老”、地区差异较大是目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点。因此在政策目标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从大局入手制定稳健的城镇化政策,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此同时为缓解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目标制定上,明确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在保障吉林省人口低增长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会保险改革,提高新农合、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调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提高农村就业人口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吉林省农村规模经营发展,提高农机覆盖率;遏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彻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推动地区产学研合作,建立高校农业技术、农民素质培育试点。到本世纪中叶,控制人口峰值保证人口“软着陆”.
综上,一方面尽力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就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而降低机械迁移对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大现代农业建设力度、推动农机下乡等提高土地机械化程度,降低土地对人口的依赖性,同时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劳动素质,进而降低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对吉林省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6.1.2 应对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则
在应对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上首先应清晰的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应对措施上应符合其发展规律,本文集合国内外研究及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就业人口主要是按照实际收入水平和自身能力因素影响决定自己从事的工作。目前虽然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下降,但是城市收入水平仍然超过农村收入水平或按照理性预期学派观点城市收入预期超过农村收入预期,使得大量适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达成地区人口城镇化,使得农村留守就业人口年龄普遍偏大。虽然城市相对便利的条件和相对完善的医疗条件使得城市地区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但是从就业人口的角度,城市相比农村更为完善的退休制度,加上农村转移的适龄就业人口影响使得城市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农村相比更为和缓,直至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经济发展正式进入刘易斯拐点,城市和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才趋于同步。因此,在应对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重视农村就业人口实际需要,尊重农村就业人口、农村转移人口选择,培养优秀农业技术人才、鼓励农村就业人口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农民互助组织、合作社、涉农企业发展,按照农民自愿进行组织管理,保障农村就业人口具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原则。吉林省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发展具有不同特点,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解决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过程中,应按照不同地区特点,充分了解地区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符合地区发展情况和特点的农村就业人口政策。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在解决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应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到政策的经济学影响、社会学影响,避免盲目。
三是协调发展原则。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吉林省城镇化进程、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引致了农村就业人口的老龄化,进而导致农村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下降最终影响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又是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因此,在解决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应该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政策指向单一,应充分采取协调发展原则,对吉林省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综合治理,从而才能切实到达预期政策目的。
6.2 应对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
6.2.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降低吉林省对农村就业人口依赖性
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规模在中国农业省区中仅列最后一位,农村就业人口数量较少,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使得吉林省农业发展对农村就业人口依赖性,最终导致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吉林省农业发展乃至中国粮食安全具有极强的影响。因此,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尤为关键。考虑到在一定时期内,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严重,为了保障吉林省农业平稳发展,以平原为主的地域特色为吉林省现代、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吉林省应大力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适当的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推动包括农机下乡在内的农机采购补贴机制的建立,着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此外,加大吉林省产学研结合力度,发挥农机推广站、农业院校的作用,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就业人口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农机覆盖率,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机构研发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机械设备,降低农业发展对青年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对吉林省的影响,保障吉林省农业平稳、健康发展。
6.2.2 推动以小城镇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小城镇“亚核心”作用
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表现出的即是城镇化进程与农业发展的矛盾,在发展城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为关键。城乡经济二元化不仅在于城乡收入差异这一显性收益,就业机会差异、生产、生活环境差异等隐性收益也是促使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大规模转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吉林省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大背景下,打破城乡二元使得人口红利于刘易斯拐点同步避免农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尤为关键。在这一矛盾的背景下,协调城乡发展,因地制宜的推动小城镇建设十分必要。
小城镇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城乡一体化,而且在小城镇“亚核心”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对地区转移农村就业人口进行吸引,所谓“亚核心”发展规律就是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域中心镇为依托,建立次级核心,通过极化作用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小城镇“亚核心”发展规律对转移农村就业人口具有同样集聚作用,即小城镇发展对转移农村就业人口吸引力仅次于大城市、城镇而成为地区农村就业人口转移的“亚核心”.通过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延长产业链、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利用小城镇“亚核心”发展规律吸引地区青年农村就业人口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推动农村就业人口多项就业、混合就业,保证在吉林省农忙季节和农作物关键生长期农村周围保有一定程度的青年就业人口,从而在提高农村就业人口收入、推动城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缓解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6.2.3 发展农业园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发展的脱节和差距归根到底由于是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方式无法为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产业保障,致使县域经济无法依靠农业作为产业集聚核心带动地区发展,使得青年转移农村就业人口向大城市等集聚作用更强的地区集聚,进而造成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解决措施上,除了从城镇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农村的发展也尤为关键,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旨也在于此。
因此,如何打造以农业核心的且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农业形式尤为关键,在这一方面农业产业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优势。所谓农业产业园区是指地区以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打造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并以之为核心点延长地区产业链条。考虑到吉林省当前现代农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除了政府支持引导产业聚集以外,推动大型农业合作社、农场的产销聚集十分关键。通过引导、吸收地区规模化经营专业大户,包括大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组织形成农业园区,吸引农民进入农业园区工作,从而将农民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通过深加工多种手段实现农业产品附加值提高;通过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地区农业发展,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吸引农村就业人口就地转移,从而根本上缓解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
6.2.4 提高农村就业人口劳动素质,鼓励青年老人继续工作
预计在城镇化进程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将保持老龄化现状、甚至老龄化进一步加重,因此,如何利用现有人口结构保障吉林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关键。
在具体措施上,除了推动现代农业降低农业发展对人口依赖性以外,提高农村就业人口劳动素质十分关键。从本质上说现代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是将传统农业对农村就业人口的体力要求逐步变为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和科学文化水平的要求,进而淡化了年龄对劳动素质的影响。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实际劳动素质,通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培训在内的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进而通过不断提高青年农村就业人口劳动素质,使之掌握操纵现代农机能力,从而降低农业对就业人口相对年龄要求、体力要求,鼓励青年、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老龄农村就业人口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对未来应对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局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参照国外发达农业国家如美国的实际做法,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率使得 50 岁左右老年人可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缓解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