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

农户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30 共436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研究从贷款农户角度,利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农户是否受到小额信贷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从结果看,购买小额保险的农户受到的小额信贷约束概率较小,更容易获得小额贷款,反映出了小额保险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分担作用效果显着。

  第二,现行“农户小额信贷+小额保险”模式下其信贷风险显着降低,主要是由于在遭受自然灾害或农户个人风险发生而至损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款责任,降低了小额信贷机构的不良贷款率。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发现,要促使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实现信贷机构、贷款农户保险公司三方效用最大化,农村小额保险分担信贷风险作用最大化的局面,我们就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一、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分担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合作经营模式“小额信贷+小额保险”这种方式的操作是一种金融创新,仍然是新的在我们国家,是不成熟的市场操作。然而,这个模型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有效性,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的小额信贷机构,它消除了一些担心贷款,还款的安全协议得到保险保护,和信贷的“零风险。为农民因为保险带来其占主导地位的信用价值,它大大增加了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保险机构,它开启了”三农“保险市场广阔,盈利渠道进一步拓宽。因而一个合理的”小额农贷+小额保险“市场的形成基本上协调了三方盈利,有助于达到”三赢“的效果。然而,通过以上分析,农户小额信贷顺利开展的宏观环境应是小额信贷机构、保险机构、农户、地方政府相互协助的过程。

  既要借款农户愿意购买小额信贷保险(即保费越低越愿意购买),又能使保险机构愿意承担相对较多的风险(保费收入高才愿意承担较大比例风险),这一点在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是难以做到的。那么为了能使”小额信贷+小额保险“这一风险防控模式持续稳定的开展下去,就需要政府补偿机制的介入,以此来保证保险机构小额信贷保险项目不受亏损或提高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对于补偿对象可以是购买保险农户,也可以直接对保险机构进行补贴。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对保险机构进行补贴较为方便,且工作量较小。因为农户数量大且较为分散,信息收集困难;而保险机构较为集中,且数量少,可根据保险机构一段时间售出的小额信贷保险单量进行一次性补贴,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政府设立这种补偿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设计小额信贷银保合作业务时,需要确立一个适当的赔付率比例,若比例设置不当,则政府的这一补偿机制将形同虚设,不能对保险机构参保小额贷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保险公司与小额信贷机构合作业务的推广力度发展农村微型保险、小额贷款必须提高农民有效的方式实现作为一种机制来保护,这需要领先的小额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和农民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要协调。小额信贷机构应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增加员工培训工作。在新的模型中,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不仅是发行和经理,或保险公司和农民在中间广场。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提供保险,保险公司小额贷款需求信息,并根据不同需求的身体,贷款需求和保险需求的农民结合起来可以提供不同的利率和费用标准的信贷产品定价销售;同时应基于风险定价的原则,简化投保后的程序,降低小额贷款利率为了节约行政成本。此外,小额贷款机构也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和知名度,增加经营网点员工保险知识和培训,大力促进农村微型保险业务,农民培养风险意识的预防和改善他们的选择和使用保险产品规避风险,获得贷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晓山。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6-20,79.
  [2] 粟 芳,许谨良。保险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36.
  [3] 王 顺。金融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0):4-6.
  [4] 齐青婵。河北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09.
  [5] 王宁兰。基于小额保险的小额信贷风险防控研究[D].北京:农业信息研究所,2010.
  [6] 曾小丽。保险机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7] 胡琳钰。灾后重建小额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8] 陈 伟。风险和保险经济学发展和金融理论的整合[J].国际经贸探索,2004,(5):21-26.
  [9] 陈卓成,陈 晓。谈保险机制在信贷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南方金融,2000,(11):32-34.
  [10] 曹 倩,李津晶。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的探讨----基于上海市郊区农村小额信贷的调研[J].上海金融,2010,(11):42-45 .
  [11] 杜晓山。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J].农村金融研究,2009 ,(2):37~44.
  [12] 戴冠群,何锋。浅谈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保险[J].中国商界,2009,(2):6-7.
  [13] 段文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与效益的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09,(1):11-14.
  [14] 房东升,苏存孝。银保合作:金融惠农新机制而临的挑战与建议----对敖汉旗农村地区“信贷+保险”业务开展情况调查[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5):21-22.
  [15] 方贤军。银保深度合作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J].开封大学学报,2009,(4):06-08 .
  [16] 高 君。论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J].财税经贸,2011,(12):14-16.
  [17] 刘荣多,赵邦宏。农村小额信贷模式选择:正规与明见比较[J].乡镇经济,2009,(7):124-126.
  [18] 李莉平。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广问题研究[J].浙江保险,2012,(5):13~14.
  [19] 李亚寅。浅析中小企业贷款与保证保险发展---基于风险管理的额角度[J].上海保险,2012,(7):9-12 .
  [20] 林 杰。保险与农业信贷供求的“帕累托改进”[J].福建金融,2008,(6):4-5.
  [21] 李喜梅。小额信贷与小额保险合作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0,(5):36-37 .
  [22] 莫 凡。对现行抵押贷款引入保险机制的设想[J].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21-23.
  [23] 祁金星,杨煦。北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保险”业务情况调查[J].区域金融研究,2009,(3) :57-59.
  [24] 孙若梅。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6,(8):34~43.
  [25] 苏 智,钟俊亮。浅析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教育学报,2004,(4):146~148.
  [26] 石俊志。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4-9.
  [27] 汤 敏。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J].中国审计,2003,(8):82~83.
  [28] 王雨舟。农村信贷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及整合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2):13~15.
  [29] 王建丽。保险公司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利弊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2,(08):12-15.
  [30] 杨 敏。试论保险金融功能的发挥与保险金融整合[J].上海保险,2004,(11):15-17.
  [31] 杨金同,毛育新。保险贷款商业银行信贷机制的一种创新[J].金融与经济,1999,(10):26-28.
  [32] 赵迎琳,于 泳,杨融等。保险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探讨保险研究[J].2003,(7):36-38.
  [33] 张 翔,赵 贺。金融业务创新呼唤贷款保险[J].上海金融,2000,(3):47-48.
  [34] 郑 竑。论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户小额信贷的结合[J].福建金融,2009,(6):18.
  [35] 张毓卿,周才云。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度量与控制[J].理论探索,2012,(2):65-69 .
  [36] 张 洁。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与管理[J].价格月刊,2007,(11):P82~84.
  [37] 谢 进。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信贷风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06~109.
  [38] Ahmed.Poverty and Micro credit:New Realities and Strategic Issues,Micro-credit Operation Seminar(Bangladesh Bank,Dhaka,Bangladesh)[J].2001,(5):5.
  [39] Armendariz de Aghion,B.and J. Morduch. 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 (MIT Press,Boston,Massachusetts) [J].2005,(7):34-37.
  [40] Carter M R,Cheng L,et al.The Impact of Inter-linked Index Insurance and Credit Contracts on Financial Market Deepening and Small Farm Productivity [C].Unpublished manuscrip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2010:82-83.
  [41] Eloisa A. Barbin,Christopher Lomboy & Elmer S.Soriano.A Field Study of Micro-insurance in the Philippines,Social Finance Working Paper No.30 at the ILO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Website 2008(1):106-109.
  [42] Gustavo Barboza & Sandra Trejos.Micro Credit in Chiapas,Mexico: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Group Lending,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2009) (88):283-299.
  [43] Galarza F B.Carter M R.Risk Preferences and Demand for Insurance in Peru: AField Experiment[C].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2010:29-32.
  [44] Giné X,Yang D.Insurance,credit,and technology adoption:Field experimental evidencefrom Malawi[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9,89(1):1-11.
  [45] James Roth,Craig Churchill,Gabriele Ramm & Namerta “Micro- insurance and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Evidence from India”, CGAP Working Group on Micro-insurance,Good and Bad Practices Case Study,2005,(9):15
  [46] N.Jeyaseelan.Risk Management in Micro finance:Emerging Challenges in the Indian Context.Rome,Italy:FA O Headquarters[J].2007,(22):34-36.
  [47] Ross Mallick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Micro-credit in Bangladesh ,Development in Practice[J].2002,(9):153-163.
  [48] Paul B.Siege,Jeffrey Alwang and Sudharshan Canagarajah, “Viewing Micro-insurance as a Social Risk Management Instrument,”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No.0116,The World Bank.

  致 谢

  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回想起这两年多的学习生活,我要由衷的感谢一直以来给我帮助的各位老师、同学和亲友。

  首先,本文是在我的导师叶晓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主题到论文结构,从研究视点到论证方式,从资料收集到素材运用,无不包容着叶老师的谆谆教导。老师的严谨、求精的科学态度让我获益良多,使我改掉一些做学问中不好的习惯,得以更大的进步。

  我还要衷心的感谢金融学院所有的授课老师及教授,他们渊博的知识、活跃的学术思想及为人师表的学者风范,使我受益匪浅。还有感谢一起度过研究生生活的各位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顺利完成本文。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给我精神上的鼓励、物质上的支持、学习上的督促与激励。我能够完成这篇论文,与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不无关系。

  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我无法用语言能够表达的,他们的关怀和激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浙江财经学院--她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保险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