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本文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双倍工资赔偿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对如何完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作出大胆假设并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在立法上,笔者建议可完善其他法律制度以吸收双倍工资赔偿制度,承认事实劳动关系,并通过劳动监察等形式来促使用人方与被雇佣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或者可以对双倍工资赔偿制度进行修改,增加用人单位的免责条款,增加对恶意诉讼劳动者的惩罚条款,从而避免劳动者提起寻租型诉讼。在司法上,笔者建议最高法院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避免各地裁判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同时,对个案进行灵活分析,不能判案千篇一律,要灵活运用法律法规和司法智慧来解决劳动纠纷,缓解劳资矛盾。
虽然笔者从理论上针对目前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但由于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在未来还将出现什么样问题恐怕是目前不能预计也无法预防的。同时,笔者的建议还未能接受实践的检验,笔者期望劳动学界、司法界和立法界能够重视现在的问题,积极采纳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我国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使其实现创设之初的美好愿景。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庞大,如何在保护劳动者的前提下防止劳动者滥用权力,更好的规范劳资双方的关系是劳动法学者、司法裁判者、立法者都需要不断研究完善的课题。双倍工资赔偿制度从创设到经过实践的检验,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产生了不良的现象,让该制度在修改完善之后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使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加法律适用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因此,深入研究该制度及其司法裁判规则,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图书文献]
1. 郑爱青:《劳动合同法十大热点评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年版。
2. 王全兴:《劳动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3. 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 [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5. 董保华:《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7. 王全兴、吴超民、张国文:《中国劳动法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年版。
8. 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年版。
9. 赵红梅:《私法与社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0.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11.陈民等:《农民工维权论》,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 年版。
12.[美]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3.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4.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5.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6.王益英:《外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7.徐智华:《劳动合同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8.郑尚元:《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19.叶静漪主编:《劳动合同法十二讲》,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年版。
20.金福海:《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期刊文献]
1. 钱叶芳:《保护不足与保护过度--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的“度”》,载于《法商研究》2007 年第 3 期。
2. 陈旭、刘菲:《劳动者道德风险与双倍工资支付责任排除》,载于《人民司法案例》2010年第 24 期。
3. 江信红、粟宏豪:《用人单位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载于《人民司法案例》2011 年第 6 期。
4. 王全兴、粟瑜:《用人单位违法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条款分析》载于《法学》2012 年第 2 期。
5. 常凯:《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依据和法律定位》,载于《法学论坛》2008 年第 2 期。
6. 董保华:《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载于《现代法学》2007 年第 6 期。
7. 范围:《如何适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倍给付工资规则》,载于《法律适用》2010年第 6 期。
8. 王旭光、王明华:《用人单位的强制缔约义务》,载于《人民司法应用》2011 年第 21期。
9. 杨熙:《劳动者道德风险背景下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分析》,载于《法制与经济》2013 年第 3 期。
10.王全兴:《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法学》2006 年第 9期。
11.李凌云:《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立法的反思》,载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 年第 6期。
12.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0 年第 4 期。
13.冯彦君:《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载于《当代法学》2006 年第 6期。
14.朱苏力:《中国司法的规律》,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 期。
15.冯彦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劳动合同法〉》,载于《当代法学》2008 年第 6 期。
16.冯彦君:《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 年第 1 期。
17.黎建飞:《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劳动行为》,载于《中国劳动》2006 年第 1 期。
18.周晓钰、胡忠惠:《二倍工资常见问题解析》,载于《现代经济信息》2013 年第 12 期。
19.王全兴、侯玲玲:《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重构》,载于《中国劳动》2006 年第 1期。
20.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当代法学》2006 年第 6 期。
21.林嘉:《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于《法学家》2003 年第 6 期。
第三章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完善第一节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体的完善一、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牵制相对独立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构的产物,受行政牵制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建立独立的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权的制约。强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摘要对刑事案件和民事交叉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为解决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刑民交叉问题处于民法、刑法理论研讨的边缘地带,现有的研究或者仅侧重于先民后刑、先刑后民、刑民并举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直到现在,理论界仅是从实体法角度去进行研究,所能得出理论成...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问题,从分析犯罪构成要件入手,提出本罪的适用范围和入罪标准,探讨本罪司法程序的启动和开展,希望能为实务部门的实践运用指明方向,也希望能为完善立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刑法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摘要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限内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效力的行为。2008年1月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设立了专门章节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做出...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未签订劳动合同引起的仲裁及诉讼迅速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双倍工资赔偿制度进行研究,在分析立法目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并结合《中华人...
引言(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1月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设立了专门章节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做出规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法律制度已初步健全。该法大幅度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标准,用人单位从此后将难以任意辞退员工,体现了法律的进步,但是用人单位对...
结语写作之后,作者深深感觉到合意制度研究是发挥合同社会价值、增设财富的逻辑前提,合同法的灵魂与精髓--合同自由原则唯有在合意问题上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和贯彻。现代商业社会的财富主要是由合同构成,合同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法律关系。虽然说...
第3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影响的劳动者主体广泛,其中就包括农民工,原因在于其属于弱势群体。2008年1月11日的《2007中国农民工(蓝领)报告》中,清楚地写明被拖欠支付报酬的农民工比例达到25%之多,在这样的...
第4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4.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完善4.1.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类型应为情节犯而不是数额犯情节犯和数额犯通常以犯罪情节和犯罪数额具体表现出来。犯罪定量因素是犯罪情节和犯罪数额存在的理论基础,犯罪情节和...
4我国《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缺陷4.1预期违约制度内容上的不足通过吸收英美法的相关经验,我国《合同法》建立了独立的预期违约制度,这体现了立法者的勇气与创新精神且具有其科学性与先进性。相对优越不代表其完美无缺,就我国预期违约制度而言,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