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概述(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865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节 电视民生新闻广泛传播的原因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绝非偶然现象,从民生新闻正式开办至今已十余年,这期间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数量有增无减。可以从以下几点找到其广泛传播的原因:

  一、政治经济发展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生计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各界广泛重视。在此背景下,民生新闻作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执行者"不断发展与壮大是必然的。

  以***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将"民生"问题推向新热潮。2013 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众多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如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教育问题、房价问题等等,并将众多民生问题落实到准确的数字上。

  电视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将围绕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选题报道,民生新闻的存在搭建起了政府政策和民众心声的桥梁,这就决定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必要性和长久性。

  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于舆论监督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越来重视,改革离不开监督,要想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新闻媒体监督必不可少。对于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制度,必然需要电视民生新闻来牵线搭桥。

  二、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产物

  "电视新闻改革的历史进程可以归纳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开办与数量型增长、受众本位与新闻本位的回归及平民化理念的践行、电视新闻传播频道化与质量型增长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电视新闻栏目量的增长,新闻栏目在整体栏目中的比重增大。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在本阶段纷纷开办新闻栏目。也是在这一阶段电视新闻成为各媒介新闻传播的主导方式,超越了广播和报纸。这为以后阶段的新闻栏目的质变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内容与样式上,以传播理念和节目样式变革为主。传播理念、栏目的选题、风格都彰显了"平民化趋势",老百姓的"市民生活"成了报道的中心。民生新闻栏目的前身《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并广泛传播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平民风潮催生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

  如果说第二个阶段的改革催生了民生新闻栏目,那么 2003 年后的几年,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它凭借贴近百姓需求的内容,专业化、个性化的栏目形式,成为电视传播活动中的主力军。正是这一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频道化"的改革风潮为其搭建了发展的平台。

  三、受众话语表达欲望的有效工具

  随着新中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加之教育的普及和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得百姓对民主权利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绝不仅仅是精英人士关注的。实现这些权利的方式有很多,而电视媒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属于快捷有效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广泛传播为百姓搭建了这样的平台。

  众多民生新闻栏目都打出了"为百姓办事"、"替百姓说话"的口号,并推出了热线电话、短信平台,提供线索或者参与讨论都是权力运用的体现。百姓的权力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实现,进而会更加关注民生新闻栏目并且对栏目产生信任与依赖的情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效果。

  从听新闻到"出演"新闻、从听故事到讲故事,从生活小事的参与表达欲到对国家大事的参与监督欲,受众角色的转变和需求的增多使得民生新闻栏目不敢停止创新、前进的步伐。

  四、频道间收视份额竞争的有效良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视的普及,电视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百姓从最初只能接收几个频道到现在大部分家庭可以接收几十甚至上百频道,选择频道的权利越来越大。台与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电视栏目制作者来说,要想把观众留在自己的频道上越来越难。创新、调研、开发新栏目等一系列手段竞相上阵。

  根据(图 1-1),我们可以看到 2010 年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新闻节目市场地面频道的收视份额(17:00-24:00)中,有 17 个城市地面频道新闻栏目的收视份额超过 50%.大多地市频道新闻栏目的收视份额超过卫视频道。

  以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杭州与南京为例(图 1-2、图 1-3),民生新闻在整个新闻收视率排名中占据前列,其中杭州市场新闻栏目收视率的前十名中,有《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1818 黄金眼民生版》、《小强热线》、《明珠新闻》五档栏目均属民生新闻栏目,而且杭州排名第一的《阿六头说新闻》,南京排名第二的《零距离》都是闻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各个民生新闻栏目在数据表中的高收视排名为频道竞争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民生新闻栏目这个"工具"促其频道发展成为有效良方。

  第三节 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问题

  一、选材琐碎,缺乏深度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提出以来,各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都积极响应号召,时刻将选题围绕百姓的生活,然而却忽视了"生活不完全等同于家长里短".过多的琐碎化的新闻,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缺乏连续观赏的兴趣。

  一方面,由于各栏目都推出了热线及短信平台,百姓打热线反映自家遭遇的种种困难及不平等待遇,而栏目中大部分的新闻来源又依靠此平台,才导致了题材缺乏深度,琐碎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各民生新闻的栏目时长较长,而有价值的新闻量不足,导致了一些新闻"滥竽充数",用来填充时间段。

  更有人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归结成"邻里纠纷、婆媳吵闹、猫狗走失、自杀上吊"等琐事的大集合体。其一,这不符合新闻价值要素中"时效性"、"重要性"、"显着性"原则,表面上看似是新发生的事件,但究其实质,仍是旧闻新说而已;其二,这对于栏目的品牌打造和威信建立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栏目风格就很难扭转受众对"民生新闻"的认识。

  民生新闻固然应该注重"民生",然而大多媒体对"民生"的概念理解过于肤浅,熟不知"民生"分为"小民生"和"大民生"两种。而将选题目光局限于"小民生"上,未必会受到百姓的青睐。一些大民生问题,如:医疗、税收、教育、就业、相关的时政要闻、国家政策等等也都是百姓关心的问题。如若能把这些"大民生"的相关选题做的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才是彰显栏目特色的高本领。

  只有"大民生"、"小民生"双管齐下、交叉报道,才能做出既有"重要性""显着性"又有"接近性"、"趣味性"的独特风格的民生新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艺术硕士论文